接下來的日子,兵械院的氣氛悄然發生了變化。以往需要督促甚至斥責的磨洋工現象幾乎絕跡,取而代之的是各個工坊內主動延長工時、鑽研技術、相互討論改進方法的火熱場景。
因為每個人都知道,乾的每一件活,琢磨的每一個改進,都直接關係到自己的錢袋子和未來的前程。
格物組更是成了香餑餑,不斷有工匠拿著自己遇到的實際問題跑來求助,希望能共同研究,搞出個能登記專利的改進。宋應文忙得腳不沾地,卻甘之如飴。
而新成立的考功司和專利司,則迅速搭建起來,開始處理海量的績效核算和專利申請雖然最初大多是一些小工具、小方法的改進)。
一套全新的、基於數據和貢獻的評價體係,開始在這古老的官營工坊內生根發芽。
績效新製與專利萌芽如同投入池塘的石子,激起的漣漪尚未平複,兵械院深處,另一場更為精密、更為艱難的攻堅已然展開。
精度,這座橫亙在工業化量產麵前的巍峨高牆,需要被第一塊磚石鑿開缺口。
格物組工棚內,氣氛凝重得幾乎能滴出水來。宋應文和幾個精心挑選的、手最穩、心最細的匠人,正圍著一個粗糙的木製框架結構,額頭上滿是汗珠。
框架中心,一根精心車削已經是目前手工能達到的極限)的黃銅螺杆緩慢旋轉著,與之齧合的是一個同樣手工挫製的螺母。
旁邊擺放著葉明給出的“千分比較儀”核心部件草圖。
原理看似簡單:利用極細且均勻的螺杆,將微小的直線位移放大為明顯的圓周運動,通過讀取圓盤上的刻度來精確測量。
但實現起來,卻難如登天。
“不行…還是不行…”一個年輕匠人沮喪地放下手中的放大鏡,“宋先生,您看這螺杆,肉眼看去似乎光滑均勻,但放在這‘顯微鏡’葉明讓琉璃匠磨製的簡易凸透鏡組)下,螺紋深淺不一,甚至有毛刺。螺母更是…咬合時緊時鬆,根本無法均勻轉動,如何能用來做精準測量?”
宋應文接過放大鏡,對著螺杆仔細觀察,眉頭擰成了疙瘩。基礎工藝的落後,是任何精妙設計都無法跨越的鴻溝。
沒有精密的母機,就加工不出精密的量具;而沒有精密的量具,就無法製造出精密的母機。
這是一個死循環。
“我們不能被它困死。”宋應文放下放大鏡,目光掃過眾人,“大人說過,要用已知的,去測量未知的;用粗糙的,去創造精細的。我們或許做不出完美均勻的螺杆,但我們可以…‘標定’它!”
“標定?”眾人不解。
“對!標定!”宋應文的思路越來越清晰,“我們找一根最好的螺杆,哪怕它並不完美。然後,我們用它作為‘基準’,去測量其他東西。”
“但同時,我們要精確測出這根基準螺杆‘每一段’的實際誤差,記錄下來,製成‘誤差校正表’!以後用這根螺杆去做測量時,就需要參照校正表,對讀數進行補償!”
這是無奈之舉,卻也是打破僵局的智慧。用數據和統計,來彌補絕對精度的不足。
“還有這測頭…”另一個匠人指著草圖上的杠杆齒輪傳動結構,“這些微型齒輪和樞軸,咱們根本做不了那麼小那麼精準啊!”
“那就簡化!”宋應文斷然道,“去掉複雜的齒輪放大!就用最直接的剛性接觸!測量時,讓測頭直接頂住工件,螺杆的微小移動,直接通過一個剛性極好的金屬杆,傳遞到這個大指針上,指針在一圈刻有一百個等分刻度的表盤上顯示!雖然不如齒輪放大那麼靈敏,但更堅固可靠,更容易製造!我們暫且叫它‘百分表’!”
思路一變,豁然開朗。匠人們立刻行動起來,不再追求那遙不可及的完美螺杆,轉而集中全力,手工研磨、拋光、篩選出當前條件下最好的一根銅螺杆,然後利用光學原理簡易投影法)和已知尺寸的塊規葉明讓用驚雷鐵手工精磨出的幾塊不同厚度的標準塊),開始一點一點地測量這根基準螺杆每一段的實際螺距,記錄下誤差值。
同時,另一組人開始打造結構簡化了的“百分表”外殼和指針機構。雖然粗糙,卻透著一股實用的笨拙力量。
就在格物組為毫厘之爭絞儘腦汁時,兵部衙門的公房裡,葉明也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工部右侍郎,崔炎。崔家與徐、王等家亦是姻親往來,關係盤根錯節。
“葉大人,恭喜啊。”崔炎皮笑肉不笑,拱手道,“聽聞兵械院又出新器,威力驚人,真是國之幸事。我工部下屬之軍器局,亦是為國鑄兵,卻苦於技藝老舊,效率低下。”
“陛下常言各部當協同並舉,不知葉大人這新式弩機之法,可否…惠及友司?也好讓我工局兒郎們,學習效仿一番,早日為邊軍將士提供更多利器啊。”
話說得冠冕堂皇,字字句句站在大義和國家的高度,其目的卻昭然若揭——想要核心技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葉明心中冷笑,麵上卻是一片淡然:“崔侍郎言重了。兵械院所研,皆是在陛下親自督導下進行,諸多關節尚不成熟,仍在試產改進階段,實在不敢貿然外傳,以免貽誤軍工。”
“待技術成熟穩定,產量達標,陛下自有聖斷,屆時如何推廣,非下官所能置喙。”
他輕鬆地將皮球踢給了皇帝,點明這是皇帝親自抓的項目,你沒得到皇帝點頭,就彆想來伸手。
崔炎笑容不變,眼底卻閃過一絲陰霾:“葉大人過謙了。誰不知葉大人乃天縱奇才,深得陛下信重。隻是這軍工生產,關乎國本,終究不能係於兵械院一處。若是…若是兵械院這邊物料、人手一時周轉不及,耽誤了大事,豈不是…”
話語中隱隱帶著威脅,暗示若不讓工部分一杯羹,他們在物料、人員調配上或許就會遇到更多“不便”。
葉明端起茶杯,輕輕吹了口氣:“有勞崔侍郎掛心。陛下聖明,已特旨兵械院一應所需,優先供給。滇南新礦也已著手開采,想必不久便能緩解物料之需。”
“至於人手,兵械院新立考功之法,工匠們踴躍爭先,目前尚可支應。侍郎的好意,下官心領了。”
他輕描淡寫地化解了對方的威脅,甚至點出了滇南新礦,暗示你們的物料封鎖已經破功。
崔炎眼角跳了跳,知道今日是難以得手了,隻得乾笑兩聲:“既然如此,那本官便拭目以待葉大人再創佳績了。告辭。”
送走崔炎,葉明臉色沉了下來。世家的觸角,果然無孔不入,從暗中使絆子,已經發展到明麵上試圖直接攫取果實了。
必須更快!更快地形成絕對的技術代差和產能優勢!
他起身,再次走向格物組工棚。他知道,那裡的毫厘之爭,才是真正決定勝負的關鍵戰場。
而此時,格物組內,第一台粗糙無比、卻意義非凡的“標定式千分比較儀”和結構簡單的“百分表”原型機,正即將完成最後的組裝。
那根記錄著密密麻麻誤差數據的基準螺杆,將被小心翼翼地安裝進去。它並不完美,但它代表著一種全新的、向精度無限逼近的理念和方法。
喜歡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請大家收藏:()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