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下旨從正月十一開始給朝廷百官放了十天“元宵”假。到了正月十一乾城才懶洋洋回到兵部上班。幾個衙門的官員放完假回來也不乾正事,無非是互相拜年輪流請客。眼下天下太平也不打仗,各衙的官員自然要打年盹,就是到了衙門裡也是喝茶聊天吃點心。到了下班的點,兵部一眾官員有說有笑的來到衙門口。忽然眾官看到大門前有一架馬車。這馬車之大、做工之豪華,一看就是在京王爺和公主府上的。
正待眾官員狐疑之時,隻見乾城吊兒郎當,夾著幾本書剔著牙溜達出兵部衙門。一位太監立刻迎了上來,躬身施禮道:“陳留王有請蕭大人去府上一敘。”
乾城和眾人都是錯愕不已。這陳留王可是皇太孫之位的有力競爭候選人。他來請乾城顯然是有拉攏之意。門前除了兵部的官員,其他幾個衙門的官員也湊上來看熱鬨。一時間有人豔羨,有人嫉妒,還有一些老成持重的卻在一旁冷眼觀望。
隻見乾城連忙將胳肢窩下麵的書取出,塞給旁邊的一位兵部官員,又吐掉口中的牙簽,這才向這位公公深施一禮,恭敬地說道:“王爺有請下官不勝榮幸,但今日早起下官的娘子說好了,讓下官今晚回家陪她吃年飯。”
此言一出頓時冷場,兵部大門前一眾官員強忍住笑意。這個蕭乾城素以青年才俊出名,但又素聞其有懼內的毛病。家中一個通房丫鬟都不曾有,今日一見流言非虛。陳留王府上的公公都被氣笑了,說道:“你家娘子豈能和我家王爺相提並論。好了,還是跟我上車吧。”說著就上前要拉乾城。
乾城依舊躬著身子,但向後退出幾步,躲開了公公的拉扯。乾城說道:“公公何出此言?君子言而有信。正所謂尾生抱柱,至死方休。何況下官與娘子有約在前,王爺邀下官在後。”
陳留王府上的老公公負手而立,板著臉問道:“蕭大人你就這麼怕你家娘子。”
乾城站直了身子,雙手抱拳滿臉堆笑著說道:“下官若聞家中河東獅吼,戰戰兢兢汗出如漿,惶惶然失魂落魄。”
此言一出,頓時一片哄然大笑。畢竟在大晏朝怕老婆怕成這副德行也算首屈一指。陳留王府上的太監見乾城執意不肯赴約,也不願再囉嗦,隻是撂下一句“好自為之”就走了。
乾城看著走遠的車駕,心中這才鬆下一口氣。陳留王是當今皇太子的庶長子,常山王是皇太子的嫡子。眼下皇太孫之位空懸,今後二人必有一番爭鬥。自己絕不可以貿然卷入這場紛爭。哪怕陳留王不悅,自己被貶官回家也還能襲爵當個富家翁。若是有個閃失,家中老中青三代人付出的辛苦就將付諸東流。乾城想著,後背貼身的小襖已經被冷汗全部浸透。旁邊的兵部官員將手中的書又原樣塞回乾城的手中。乾城這才回過神來,向周圍的官員打過招呼後這才回家。
轉天中午,乾城被蒲尚書叫去問話。到了明堂,乾城隻見蒲大人正在飲茶。乾城行過禮後,隻見蒲尚書笑嗬嗬說道:“乾城,今日我叫你來,是與你討論學問的。”
乾城一愣,他知道蒲尚書很忙,如何今日有了如此雅興?乾城恭敬地問道:“下官不敢當。還請尚書大人賜教。”
蒲尚書並不囉嗦,直截了當問道:“為何李蔡人中下,卻被封為列侯?而李廣才氣無雙,卻終身不得封侯?”
李廣難封本是千古之問,乾城至今也沒想明白。但蒲大人既然問了,他也隻好硬著頭皮回稟道:“李廣非大將之材,行無部伍,人人自便,若遇大敵必然覆滅。”其實乾城的回答很牽強,畢竟李蔡也不是大將之才。
蒲尚書聽後隻是端著茶杯笑而不語。
乾城見狀又回稟:“李廣禍在殺降。”這種回答在蒲尚書這種修習孔孟經典的文士麵前實在拿不出手。李廣因殺害俘虜而遭到報應不能封侯,這種解釋與街邊卦攤的算命先生所說有何差異?
果然蒲尚書又是搖了搖頭。
乾城沉思片刻,然後慚愧地說道:“下官……,學生學業不精。還望大人授業解惑。”
蒲尚書輕輕歎了一口氣,說道:“梁王。”
乾城聽後頓時一驚。蒲尚書所說的梁王顯然是指漢朝梁孝王劉武。劉武在七國之亂時死守睢陽,既為漢軍反擊七國叛軍贏得了時間,也削弱了七國叛軍的實力。但後來梁王利用竇太後的寵愛和封地的強大,謀取皇太弟之位,妄圖繼承漢景帝的皇位。最終梁孝王在與漢景帝的較量中落敗。梁孝王死後梁國的封地被一分為五,分封給他的五個兒子。
乾城恭敬地回稟道:“李廣在參與平定七國之亂後,私自接受梁王授予的將軍印。”作為朝廷官員擅自結交藩王,並私下接受藩王的封賞是大忌。李廣難封與他擅自接受梁王的封賞有很大的關係。
蒲尚書捋了捋胡須,又笑著問道:“梁王若無竇太後護佑,當如何?”
乾城想了想回稟道:“燕剌王。”燕剌王劉旦密謀奪取自己弟弟漢昭帝的皇位,事敗自儘,王後、夫人隨其自儘者二十多人。劉旦死後的諡號為燕剌王。乾城此時心中明白,這是昨日自己拒絕陳留王的事被蒲尚書知道了。蒲尚書這是告誡自己不要與這位藩王交往,免得作陪葬。畢竟曆朝曆代皇位繼承順序都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現在太子有嫡子,而且不止一個,如何能輪到陳留王這個庶長子登上皇太孫之位?陳留王以後與常山王爭皇位,若是鬨出禍事可沒有竇太後這樣的政治祖母庇護。那陳留王和他的妻子門客恐怕就會……,想到此處乾城不禁汗毛倒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