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在地裡並沒有種多少,隻是在前後山播了些種,畢竟是山裡,玉米苞長得並不好。
在玉米還沒成熟的時候就連帶著玉米杆子一起都收了,留著冬日裡給家裡的牛羊吃。
如今家裡的雞鴨也各養了上百隻。
母豬也下了一窩崽子,有十一隻呢,都不打算賣,全部養著。
這些家禽牲畜平日除了喂些豬草枯菜葉,也還是要喂些糧食才行。
再說馬上就要入冬了,山裡豬草也要找不到了。
所以玉米和蕎麥、糙米也要買些,搭配著給家禽牲畜吃。
家禽牲畜養好了都是錢。
“清兒,要買這麼多糧?家裡也不吃糙米了,還買它做甚?”王翠英原本也是想買些糧食的,隻是沒想到兒媳婦一下子要買這麼多,還要買糙米。
“五萬斤也不多,家裡人口多,縣城的院子裡還有那麼多人,可費糧食了,我還想再買些小麥,反正糧食曬乾了也不會壞。蕎麥、玉米、糙米這些價格低,家裡那些家禽牲畜冬日裡也要吃。”
沐家的糧倉都是被改良過的,就算是梅雨季節,家裡的糧倉也不會反潮。
再說糧食都是曬乾後直接裝進油布袋裡密封好,留個一年多完全沒問題。
家裡還要買些人回來,山和田地都要打理。
她打算明年開始要大量種植茶葉樹、無患子、蘆薈、桃花、白玉蘭花樹。
還有山茶花樹也是要慢慢的擴大規模。
家裡的那些蔬菜瓜果今年都留了不少種子,明年肯定要大規模種植。
還有油菜,這可是她期望了很久的東西,手中的種子也能種幾畝地,到了後麵肯定也要大規模種植。
王清兒還沒有告訴周氏、王翠英他們,她在縣城裡早就買了幾萬斤糧食。
稻穀購買了四萬斤,小麥、蕎麥、玉米這些各買了一萬斤。
“翠英,清丫頭說買就買,你去一趟,跟你幾個嬸子先說一聲。玉米蕎麥糙米這些村裡恐怕買不到,需要去鎮上買。”
村裡很多人家都是隻種精糧,拿出去賣了,再買便宜的粗糧家裡吃,這樣可以換些銀子做平日裡的花銷,買些油鹽醬醋,針頭線腦的。
“好的,娘,我這就去。”王翠英說完就起身要出門。
周氏往往都是最後出來拍板,往往也是最支持王清兒的那個人。
她發話了,其他人便不會有意見了。
這幾天幾個叔公家的稻穀都在入倉,把自己留著的糧食入完倉後,估計明天就該運糧食去賣了。
果然,第二日,幾個叔公家就運糧食來了。
運了整整一天,終於把五萬斤稻穀,一萬斤小麥,還有三千斤蕎麥裝進了糧倉。
幾個叔公家裡蕎麥所剩不多,隻能勻三千斤出來。
王清兒看著這麼多糧食才九百多兩銀子,心想還真是便宜。
還真是無論在哪個朝代農民都是最苦最累,還最不賺錢的。
玉米、糙米、蕎麥這些是在鎮上買的,沐家各買了一萬斤,糧鋪老板不僅僅送貨上門,價格還便宜。
最後在沐宵三寸不爛之舌的一番遊說下,老板又送了一百斤陳米,一千斤粗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