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怎麼添幾把火?”趙信然一頭霧水。
王宜春笑著說:“趙先生,難怪你做的詩賦如此靈動,原來是未被世俗沾染。咱們隻要如今天早上一樣,慌張著急,痛罵張晉三人,便是添柴加火了。”
趙信然打了王宜春一下,老王怎麼罵人呢!
趙信然想到王宜春的分析,這是一場針對晉冀黨的陰謀,元盛是這場陰謀的犧牲品,而元盛不怕將此事鬨大……
一時間趙信然竟有種處於政治鬥爭漩渦中心的感覺。
“這個簡單,事情沒有塵埃落定,我本來也著急慌張。至於這三個狼心狗肺的狗東西,我早就想痛罵三人!”趙信然道。
……
當天下午,郡守府外已經人山人海,除了討公道的學子,還有許多押注此次鄉試的賭徒。
“元盛科舉舞弊!”
“元盛科舉舞弊!”
“朝廷徹查此事!”
“元盛科舉舞弊!”
一眾學子的呼喊聲鏗鏘有力,一浪高過一浪。
雁門郡郡守李大同急得團團轉,他已經差人了解了外麵的情況,他雖然偏向晉冀一黨,但是瓜葛不深,元盛是解元或者不是解元,對他本沒什麼影響,可他也是這次鄉試的同考官之一,如果科舉舞弊案坐實,他必定會受到牽連。
他娘的,湖黨推舉他做同考官,估計是把他當成晉冀黨一起打了。
他是受了無妄之災!
天塌下來有高個頂著,他立馬給兩位監考欽差送信。
禮部侍郎馮興文和大理寺卿周興朝,以及方和玉,元清雲等人也得到消息。
顯然,這是一場針對晉冀黨的陰謀,這場陰謀的切入點就是元盛。
當時湖黨大力推舉晉冀一黨做考官時,周興朝就覺得不尋常,詢問過李秘先生,先生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如今不但他們牽涉其中,李秘先生作為閱卷人之一,也被牽連其中。
周興朝眉頭緊鎖,現在如何是好?但他相信先生一定有後手。
方和玉等人則沒那麼沉得住氣,科舉舞弊案事關重大,他們不會被張治通這幫狗東西一網打儘了吧。
此時,李秘送信過來,“元盛有真才實學,詩賦天資無敵,此事不怕鬨大,但儘量阻攔查辦此事,必須讓湖黨高高跳起來。”
大理寺卿周興朝見到來信心中有底了,馮興文心中也有了一二猜測,但心中還是沒底。
方和玉與元清雲則更慌張了,事關重大,晉冀黨與湖黨要進入最後的絞殺時刻。
周興朝提筆給李大同寫信,“此事能壓就先壓一壓,實在壓不住隻能上書朝廷。此場鄉試我等已監考完,即日返回京都。”
李大同看到來信,肺都要氣炸了。
這麼大的事情能壓得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