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未落,唐家航策馬追來,懷中抱著個檀木匣:\"幺舅,這是太子殿下讓我轉交的《屯田疏》。\"
行至雁門關,寒風裹挾著沙礫撲麵而來。
守將陳昊迎出十裡,卻見陸錦棠解下披風裹住啼哭的清泉:\"先去軍屯看看。\"
滿目瘡痍的田壟間,老兵們正用斷劍翻土。有個獨臂漢子認出陸錦棠,撲通跪下:\"將軍,這地種啥都活不成啊!\"
“先種樹啊!然後種青稞!”快三歲的清遠朗聲道。
當夜,陸錦棠在軍帳鋪開地圖。
油燈下,楊明汐攤開自己從空間大屏幕上摘抄下來的筆記,娟秀字跡記錄著耐旱作物的種植方法。
清遠則抬頭看著楊明汐的筆記,笑嘻嘻的道。“紙上談兵終覺淺!”
清泉在一旁玩著陶製小兵人,突然將幾個\"士兵\"推進沙盤的\"河流\"裡。
陸錦棠望著兒子們的舉動,突然拍案而起:\"阿汐,你說若是引山泉水灌溉,可否一試?\"
第二日,陸錦棠帶著將士們勘測水渠。
唐家航從京城送來的紅薯苗在烈日下蔫頭耷腦,他蹲在田埂邊,想起父親教他辨認稻穗的模樣。
有個小卒怯生生遞來水壺:\"大人,這水比我們的汗還鹹。\"
這話如驚雷炸響,他立即讓人取來羊皮囊,連夜帶人尋找淡水源頭。
半月後,第一條水渠落成。
當清冽的山泉順著溝壑流入乾涸的田壟,老兵們跪在泥水裡痛哭流涕。
陸錦棠抱著清泉站在渠邊,孩子突然抓起一把泥土塞進嘴裡。
楊明汐驚叫著去摳,卻聽見陸錦棠大笑:\"莫急!這是土地的味道!\"
消息傳回京城,太子蕭承煦將《雁門關屯田圖》懸於東宮牆上。
陸佑宏摸著圖上蜿蜒的水渠,老淚縱橫:\"當年陳閣老曾說"民以食為天",今日總算見著了。\"
而在雁門關外,陸錦棠正教清泉和清遠騎馬。夕陽將父子三的影子拉得老長,遠處傳來此起彼伏的號子聲——那是將士們開墾新田的呐喊。
深秋時節,第一茬紅薯豐收。
陸錦棠讓人將最大的兩個烤了,掰開時金黃的糖心流淌。
清泉舉著燙手的紅薯追著小羊跑,楊明汐望著這一幕,突然想起現代的某個黃昏,那時陸錦棠也是這樣,帶著小清泉在小區花園裡追逐夕陽。
清遠則拿著一個紅薯,祭拜上天。
雪落邊關時,唐家航送來加急文書。
太子在折子上朱批:\"著將雁門關屯田之策推行九洲。\"
陸錦棠站在烽火台上,看著雪地裡將士們與百姓共築糧倉。
懷中的清泉突然指著天際:\"爹爹!鷹!\"他順著孩子的手指望去,一隻蒼鷹正掠過初升的朝陽,羽翼下,是重新煥發生機的蒼茫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