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方的高歡,看著眼前的一幕,似乎覺得時間都停滯,呆愣愣的看著自己的大軍。
有的往後紛紛撤退,有的四散逃竄,有的甚至繳械投降。
在西魏軍的強勁攻勢下,節節敗退,開始潰不成軍。
於是高歡便想收斂殘兵,再次苦戰,便對張華原說道:“國滿、快,快去各營點兵,聚兵再戰!”
張華原便拿著名冊,快速奔走於各個營位點兵,但卻是莫有應者,隻得來到高歡身邊回報道:“大王,大家都逃了,如今營中皆空!”
高歡聽後,一時立在馬背上,在看著眼前的戰勢,久久不願離去,他不願意相信,自己的二十萬大軍就這樣敗了!
不禁歎道:“二十萬大軍,何以敗了?”
侯斛律金著急的喊道:“大王,如今眾心離散,已不可再戰,應該急向河東才是,大王!”
高歡仍舊據鞍未動,心裡仍舊不肯相信,但他的眼睛卻又騙不了自己,此時高歡已是心灰意冷,就那樣呆若木雞的看著眼前。
諸將都急切的呼喊著:“大王,大王!”盼望著他能及時回應,及時撤退!
斛律金見形勢緊迫,再不逃,恐怕敵軍便能擒王了,於是扯著高歡的韁繩,調轉馬頭方向,然一鞭子打到高歡所騎的馬背上,此時高歡的馬才疾馳而奔。
隨即一眾大將也跟著高歡,向東北奔走逃竄,而東魏兵也都紛紛丟盔棄甲,跟著高歡退戰逃竄。
待來到黃河邊上,已經是半夜,此時船離岸甚遠,但後又有追兵即至。
此時有人急忙拉來了一隻駱駝,然後高歡便騎上駱駝,一直往黃河中央走去,才能得以上船渡河。
可剩黃河西岸的東魏軍甚多,船隻根本無法渡載,他們也都來不及撤退。
此時追至黃河西岸的宇文泰也停了下來,西魏都督李穆勸宇文泰繼續東追,他卻拒絕了。
西岸留下了八萬之眾的東魏兵未能撤退,但宇文泰隻留下了其中兩萬精兵,其餘的五萬餘眾,也都全部放走,因西魏饑荒,根本養不了那麼多士兵。
而西魏撿拾東魏軍丟下的兵械器具,亦有十八萬之數,這些糧草輜重也都悉數命人帶回長安。
隨後宇文泰還軍渭南,這時之前所征召的各州士兵這才紛紛趕到,於是宇文泰便命士兵,每人種植一株柳樹在沙苑,以旌武功。
後世有詩雲:“馮翊南邊宿霧開,行人一步一裴回。誰知此地調殘柳,儘是高歡敗後載。”
所謂驕兵必敗,亦如此,高歡或許忘記了多年前的韓陵之戰,才致他如此輕敵。
又或許他放火燒了那片茫茫蘆葦叢,又或許分兵直搗長安,結局又會不一樣了。
但曆史沒有或許,此戰以後,宇文泰從此穩坐關中,徹底與高歡分庭而治!
因此戰功,西魏此次封宇文泰為柱國大將軍,李弼等十二位將領則根據功勞的大小,分彆進爵增邑。
此時鄴城的高澄,在收到父親兵敗的軍報後,一時愁眉歎道:“敗了?二十萬之眾敗了!快,即刻備馬,去晉陽!”
高昂此時也知道了高歡兵敗,也隻有從弘農撤退至洛陽。
高歡在退回晉陽的途中,蒲阪豪族敬祥、敬珍便趁機率領兵馬,在半路上攔截擊殺高歡的敗軍,一時也殺死、俘虜高歡軍中多人。
好在高歡兵多於他們,又有眾將親衛保護,才得以安全撤回晉陽。
回到晉陽後,侯景又報高歡說道:“黑獺如今新勝而驕,必未防備,景願得精騎二萬,前去把宇文黑獺給您捉來。”
高歡此次兵敗,心情煩悶,聽了侯景的請願,必然是希望侯景真能殺個回馬槍,令宇文泰措手不及。
此時婁昭君來到了他的房間,高歡便對婁昭君說了此事。
婁昭君也想了想,於是扶著高歡坐到床邊說道:“大王,如果真如那侯景所言,您覺得侯景還會回來嗎?恐怕得了黑獺,而失了侯景,在被拿走數萬精銳,又何利之有?”
高歡深深的歎了口氣,仍舊氣惱於此次兵敗!他也聽了婁昭君的建議,並未出兵給侯景。
自從高歡敗了,東西魏之間,亦從高歡西討,變成了宇文泰反攻。
就是這幾天,西魏行台宮景壽又出兵攻向洛州,好在東魏的洛州大都督韓賢帶兵出擊,趕走了他們。
但是洛州人韓雄卻又趁機領人作亂反叛,韓賢也擊敗了他們,韓雄隨即逃到西魏。
待韓賢親自檢查驗收鎧甲兵器時,卻不想一個叛賊躲藏在屍體之間,賊人待韓賢走近後,忽然跳起來向砍向韓賢腳踝,韓賢就這樣斷筋,失血過多而死。
最近接連發生的戰事讓高歡很是頭疼,都是婁昭君一直在高歡身邊,親自服侍伺候,不斷安慰勸解。
待高澄回到晉陽後,便馬不停蹄的前去求見高歡,此時婁昭君亦在高歡身側。
高澄見了父母,先是一番拜禮。
此時婁昭君走到高澄麵前說道:“子惠,你回來了,就好生寬慰寬慰你父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