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雖然偶爾有捷報傳回,卻沒有大的戰役發生。
“呼~”
長出一口氣,我下達了一道聖旨給前線將領
放慢對北陵的進攻,甚至不進攻。
我發現自己的心態有些問題,太過著急。前線將領、士卒可能也會受到我的影響,這樣很容易出錯。
連封王的利誘,都無法打開局麵。
急是急不來的,越急越會出大事。
既然北陵國不像另外兩國,那就慢慢熬吧,得先安撫前線將領和士卒躁動的心,也讓他們不要感受到太多的壓力。
想要再次破局,至少也要殲滅北陵國一支三萬人數的軍隊。
川潯、川穎、北相、南相、常旭、常明、常舉,壽州、福州九州,對應的軍隊是
藍津、金堂、北相、南相,赤甲、青鱗、白杲、黑袖、啟明九軍。
按照常規編製,北陵國就有三十萬的大軍。
白杲軍,原本是常舉州的軍隊,實際人數在兩萬五左右,之前討伐唐國遼州損失了一部分,又因為“信”的事被罷免,
再次啟用的時候,白杲軍已經分出一些人到其他軍隊去,導致隻剩下一萬多人。
現在的局麵是
川潯——川穎邊界戰場
湯厚昭一萬白杲軍,方長八千無畏右軍,吳林升——北陵世家吳氏,反抗北陵國的六千義軍,共計兩萬五千人防守川潯州,或者是進攻川穎州。
與他們對陣的是北陵川穎、北相的金堂和北相軍,外加一萬藍津軍作為後援,約有五萬大軍。
看起來少,是因為金堂和北相兩軍的右軍和藍津軍在前線。
兩萬五對五萬,可以自保,卻無法進攻川穎。
壽——福州邊界戰場
蕭破武率領除寇軍、安定右軍、驍勇右軍三萬多士卒攻打壽州。
與他對陣的是福、壽兩州的軍隊,黑袖軍已經不足一萬,起明軍也在蕭破武的窮追猛打下剩下一萬三千人。
泗——南相邊界戰場
穀將軍統領失去了右軍的無畏、安定、驍勇三軍,憑借七萬人與敵軍對峙。
與他對峙的是青鱗、南相、部分白杲、金堂、北相兩軍右軍,原本合計十萬之眾,後派遣軍隊回援長建,也剩下七萬人。
常舉——常旭邊界戰場
沈易東率領虎翼、百林、晉陽三軍,原十萬人,現在隻剩下六萬士卒。
他的對手是赤甲、藍津、以及北陵各地臨時招募的士卒,原合計十萬人。後來派遣兩萬軍隊回援長建城,現在隻剩下三萬。
北陵各軍中,最為精銳的就是青鱗與赤甲軍,他們的存在不亞於伊國的虎翼和除寇軍。
沈易東一部的損失最大,也是殺敵最多。尤其是麵對最精銳的赤甲軍,把他們原本四萬的編製,打得隻剩下一萬多。
……
八月中旬,傑的急報。
呲呀國已經大規模抵達十萬大山和沙漠邊界的荒蕪,敵軍人數在三十萬左右。
抓了幾個舌頭,知道大致的情況。
他們有十六個軍團,一個軍團在兩萬到五萬。
奇怪的是,他們不僅有弓箭,連長槍也做到人手一杆。
我雖然沒有見過沙漠,但古有記載
“大漠浩瀚,沙丘如浪,孤煙直矗。烈日炙地,風起塵飛。”
雖然沒有說寸草不生,可樹木應該很重要,很寶貴。
他們能煉出鐵我不奇怪,可用稀有的木頭做武器我是不能理解。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們沒有大型的船隻,最多是一些扁舟,主要是沒有那個能力,沒有太多的木材給他們禍禍和積累經驗。
不理解歸不理解,還是要仔細應對,我遠在京城,隻能做到滿足傑的要求。
呲呀國已經抵達邊境卻沒有動手,似乎在等待最佳的時機。
……
九月。
穀將軍沒有上報朝廷,擅自撤出了圍困北陵城池的軍隊,派遣周展功和文將軍兩軍從遼州繞到常舉州支援沈易東一部。
試圖一舉擊潰常旭州的赤甲軍和藍津軍,使得伊國能與處於北陵中心的安玄軍聯係上。
然後再把北陵一分為二,先攻擊南邊的南相、常旭、壽三州。
北陵也察覺到穀將軍的意圖,再三思考,再三確認後,也分出兩萬大軍支援常旭州。
隨後,穀將軍撤離泗州邊界城池,率領城池的百姓離開。剛剛安置好百姓就即刻出發,方向和周展功和文將軍一致,意圖明顯不過。
北陵國幾經確認,南相軍再次采取襲擾的辦法,攻下了三座泗州城池,試圖牽製住穀將軍一部。
隨後……南相軍全滅,北陵城池被攻破,青鱗軍半殘,殘部被穀將軍、周展功和文將軍圍困。
最後,青鱗軍將軍戰死,隻俘虜了三千青鱗軍,其餘青鱗軍全部戰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