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張一謀在1998年拍攝電影《一個都不能少》的時間為兩個月。
這部電影於1998年5月10日在赤城鎮寧堡的水泉村開機,並於1998年7月16日在同一地點封鏡。
據說當時老張同誌在3月份,冒著大雪在赤城附近尋找外景地的時候,一行人的兩輛車全都翻到了山溝裡。所幸所有人隻是受傷。
可見當時的劇組尋找外景拍攝地的過程是很艱難的。
但是拍攝過程倒是挺順利,兩個月就封機了。
季宇寧有前世的記憶,拍攝地也都是一模一樣的,而且扮演學生的20多個孩子基本上都是水泉小學的學生,大家都很熟悉,沒有什麼陌生感,所以也沒有什麼演戲的感覺。
他拍起來非常快。在水泉村的拍攝工作,兩周就結束了。
在水泉村拍攝過程中,當他看到第1批從京城北影廠衝洗的膠片素材,他驚訝的發現,素材拍的居然跟前世差不多。
可見老張同誌前世在90年代末的拍攝習慣或者是拍攝理念水平,跟現在他剛大學畢業的時候就差不太多。
前世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劇組在拍完水泉村的鏡頭後,劇組全體成員是向水泉村小學一共捐贈了7萬塊錢,捐建水泉村希望小學。
這一世,季宇寧在拍完水泉村的所有鏡頭後,馬上水泉村希望小學的工程就開始進行了。
原本這個水泉村希望小學的項目,就已經通過申報了。
離開水泉村,接下來的一周,劇組又轉到了赤城所在的張垣市。
在張垣市的長途客車站,廣播電台,電視台,農貿市場等拍攝地,季宇寧所選的演員,也全都是非專業演員,就是當地的工作人員。
6月17日,劇組正式封機。
6月19日,季宇寧等劇組成員在北影廠看了電影的初剪版本。
“實景和自然光拍攝,大量地使用中遠景、冷靜而克製的長鏡頭,保持空間和表演的客觀和完整性。
嗯,小季現在對於電影的整體藝術把控力更好了,我覺得比去年拍的那部《香江製造》還要好。
你們劇組的攝影掌鏡還是個新人啊,很不錯啊。”
坐在季宇寧身邊的謝鐵驪謝導,對初剪的效果評價很高。
“謝導,我在京城電影學院挑的這個攝影確實很不錯。
我當時是看到他的畢業短片,他的構圖很大膽,鏡頭設計很有自己的風格。
所以我就覺得乾脆讓他來做掌鏡試試,結果沒想到第1部電影做攝影掌鏡,就讓人很驚豔。”
這部電影《一個都不能少》算老張做攝影師的處女作。
前世他獨立攝影掌鏡的第1部電影是1983年拍的《一個和八個》,緊接著是1984年拍攝的電影《黃土地》。
這兩部電影,可以說是剛出道就引起了關注。
季宇寧是把老張的處女作提前了一年多。
他的這第1部攝影掌鏡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已經引起了北影廠的一些老導演的關注。
前世老張同誌是在今年7月份畢業,分配到了桂省電影廠。據說當時是因為他們攝影係的領導就是桂省人,所以把最好的學生分到了桂省。
不過老張去桂省,倒也是一個很不錯的結果。剛到桂省電影廠,廠裡麵就為他們幾個京城電影學院的學生專門搞了一個青年攝製組,老張也因此在83年初就擔任了第1部電影的攝影師。
如果老張同誌去的是北影廠,或者是上影廠這樣的大廠,他估計得在廠子裡熬年頭,根本不太可能剛畢業工作,就給他一個攝影掌鏡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