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漸濃,都市街頭的梧桐葉染上金黃,“大柱醫館”的木牌在秋風裡輕輕晃動,透著一股子踏實的暖意。自從醫館擴建裝修好,張大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村裡把王秋香、胡秀英和劉梅接了過來。三個女人拎著簡單的行李站在醫館門口時,看著嶄新的藥櫃、明亮的診室和窗台上擺著的盆栽,眼睛都亮了,王秋香更是偷偷抹了抹眼角:“大柱,這醫館真像樣,比咱村裡的土坯房好多了。”
張大柱看著她們紅撲撲的臉蛋,心裡暖烘烘的:“以後這就是咱的家了,好好乾活,日子肯定越來越紅火。”他給三人分了工,王秋香心細,負責抓藥、熬藥;胡秀英嘴甜會來事,管著接待病人和記賬;劉梅手腳麻利,就負責打掃衛生、收拾診室,偶爾也幫著打下手。三個女人一聽,都卯足了勁要把活兒乾好,心裡都憋著一股勁兒——大柱帶著她們從村裡出來,給了她們安穩日子,她們得好好回報他。
王秋香:藥香裡的溫柔心
王秋香是最先上手的。她把張大柱從山裡采來的草藥分門彆類,按照藥性和采摘時間整齊地碼在新做的藥櫃裡,標簽寫得工工整整。每天天不亮,她就起來熬藥,砂鍋在煤爐上咕嘟咕嘟冒著熱氣,藥香混著清晨的涼氣飄滿整個醫館。有次一個老太太來抓藥,說自己眼神不好,看不清藥單,王秋香就湊過去,一字一句地念給她聽,還細心地叮囑:“這藥得空腹喝,熬的時候放三塊薑片,喝完彆吹風。”老太太臨走前拉著她的手直誇:“姑娘心眼真好,比我家閨女還貼心。”
張大柱看在眼裡,疼在心裡。知道王秋香熬藥辛苦,特意買了個新砂鍋,還在煤爐邊放了個小凳子:“累了就歇會兒,彆硬撐著。”王秋香紅著臉搖搖頭,把剛熬好的藥端給他:“你先嘗嘗,今天加了點蜂蜜,不那麼苦了。”她遞藥碗時,手指不經意碰到他的手背,兩人都像觸電似的縮了縮,王秋香臉頰瞬間紅到耳根,低著頭快步走開,心裡卻甜滋滋的。
晚上關了醫館,王秋香總想著給張大柱做點好吃的。她在醫館後院辟了塊小地,種上了從村裡帶來的青菜、辣椒,每天收工後就摘把青菜,炒個雞蛋,或者燉鍋雞湯。有次張大柱給人推拿累得腰酸背痛,王秋香就端來一盆熱水,執意要給他泡腳:“你白天站一天,晚上泡泡腳解解乏。”她蹲在地上,給他搓著腳,手指觸到他粗糙的腳底,心裡一陣發酸——這雙腳踏過多少山路,才撐起了這個家。張大柱看著她認真的側臉,頭發上還沾著點草藥末,心裡暖得像揣了個小火爐,伸手揉了揉她的頭發:“秋香,辛苦你了。”王秋香搖搖頭,把臉埋得更低,聲音悶悶的:“跟著你,不辛苦。”
胡秀英:巧嘴暖心護醫館
胡秀英腦子活,接人待物一套一套的。病人一進門,她就笑著迎上去:“大爺您坐,哪兒不舒服?”“阿姨喝杯水,大柱哥馬上就來。”遇到難纏的病人,她三言兩語就能哄得對方眉開眼笑。有次一個年輕人嫌候診時間長,在醫館裡嚷嚷,胡秀英端著杯熱茶走過去,笑著說:“小哥您彆急,大柱哥這是對您負責呢,慢工出細活,您這病啊,就得他慢慢調才好得快。”說著,往他手裡塞了盤剛洗好的水果,“您先吃點水果解解悶,我給您端點瓜子?”年輕人被她哄得沒了脾氣,不好意思地撓撓頭:“麻煩你了妹子。”
她記賬也記得清清楚楚,每天收了多少錢,進了多少藥,花了多少開銷,都一筆一筆記在本子上,晚上拿給張大柱看。張大柱看著她娟秀的字跡,總說:“不用這麼仔細,我信得過你。”胡秀英卻瞪他一眼:“那可不行,親兄弟還明算賬呢,咱這醫館要長久開下去,就得精打細算。”她說著,從抽屜裡拿出個小布包,裡麵是她攢下的私房錢,“這是我這幾個月攢的,你拿著給醫館添點東西,彆總自己掏錢。”張大柱看著布包裡的零錢,鼻子一酸,推了回去:“你自己留著,買點好吃的。”胡秀英卻硬塞到他手裡,手指在他掌心輕輕捏了捏:“跟我還客氣?你是咱的頂梁柱,把你累垮了,我們可怎麼辦?”
她知道張大柱晚上經常熬夜研究藥方,就每天晚上泡杯枸杞菊花茶放在他桌上,看著他喝完才肯去睡。有次張大柱研究到後半夜,趴在桌上睡著了,胡秀英悄悄給他披了件衣服,坐在旁邊看著他熟睡的臉,他眉頭微蹙,嘴角卻帶著笑意,像是夢到了什麼好事。她忍不住伸出手,想撫平他眉間的褶皺,指尖剛要碰到,又觸電似的縮了回來,臉頰紅撲撲的,輕手輕腳地退了出去,心裡卻想著:一定要好好幫他,讓他少操點心。
劉梅:默默付出的實在人
劉梅話不多,卻最是勤快。每天天不亮就起來打掃醫館,地板擦得能照出人影,藥櫃上的灰塵都擦得乾乾淨淨。病人看完病離開後,她總是第一時間上前收拾,換床單、消毒器械,動作麻利又仔細。有次一個病人不小心把藥湯灑在了地上,她二話不說拿拖把過來清理,還笑著安慰對方:“沒事沒事,不礙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她知道張大柱喜歡吃村裡的醃菜,就從家裡帶來壇子,在醫館後院醃了蘿卜、豆角,每天早上給張大柱配粥吃。張大柱每次吃著醃菜,都讚不絕口:“還是你醃的菜好吃,比城裡買的香多了。”劉梅聽了,嘴角偷偷上揚,第二天就會多醃點,分給王秋香和胡秀英一起吃。她還學著城裡人的樣子,在醫館門口擺了幾盆花,都是她從路邊撿來的野花,細心養在花盆裡,開得熱熱鬨鬨的,給醫館添了不少生氣。
有次張大柱去山裡采藥,不小心崴了腳,一瘸一拐地回來。劉梅看到了,二話不說就去燒熱水,拿了紅花油出來,要給他揉腳。“我自己來就行。”張大柱不好意思地說。劉梅卻堅持:“你這是為了醫館才崴的腳,我給你揉揉能好得快。”她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給他脫了鞋,用熱毛巾敷了敷,然後倒上紅花油,輕輕給他揉著腳踝。她的動作很輕,力道卻恰到好處,揉得張大柱舒服地歎了口氣。劉梅低著頭,長長的睫毛垂著,認真地揉著,額角滲出了細汗,卻絲毫沒有察覺。張大柱看著她認真的樣子,心裡暖暖的,想說句謝謝,卻又覺得太見外,隻能把這份感激記在心裡。
晚上關了醫館,四人經常圍坐在醫館後院的小桌子旁,就著月光聊天。王秋香會講村裡的趣事,胡秀英會說今天遇到的奇葩病人,劉梅就安靜地聽著,時不時給大家添點茶水。張大柱看著她們說說笑笑的樣子,心裡踏實又溫暖。他從懷裡掏出錢袋,把這個月賺的錢分成四份:“這是這個月的工錢,你們拿著,買點自己喜歡的東西。”
三個女人都愣住了,王秋香推了回去:“我們跟著你吃跟著你住,哪能再要你的錢?”胡秀英也說:“是啊大柱,醫館剛起步,用錢的地方多,你留著吧。”劉梅雖然沒說話,卻也搖了搖頭。張大柱把錢硬塞到她們手裡:“拿著,這是你們應得的。你們跟著我出來,就是一家人,我不能讓你們白乾活。”他看著三人紅了的眼眶,繼續說:“以後日子會越來越好的,等醫館賺了大錢,我給你們在城裡買大房子,讓你們都過上好日子。”
王秋香忍不住抹了抹眼淚,胡秀英笑著捶了他一下:“誰要你買大房子,隻要跟著你,住哪兒都開心。”劉梅也重重地點了點頭,眼裡閃著淚光。月光灑在四人身上,暖暖的,醫館後院的花香混著草藥的清香,在夜色中彌漫開來,溫馨又安寧。
日子一天天過去,醫館的生意越來越好,張大柱的名聲也越來越響,不少人慕名而來。王秋香的藥抓得越來越準,病人都說她抓的藥效果好;胡秀英的賬記得越來越清,醫館的開銷打理得井井有條;劉梅把醫館打掃得一塵不染,病人都說這裡比大醫院還乾淨舒服。她們三人各司其職,把醫館打理得有聲有色,讓張大柱省了不少心。
有次張大柱收到一封感謝信,是之前一個被他治好的老太太寄來的,信裡說:“張醫生不僅醫術好,身邊的幾個姑娘也都是好心人,待人熱情又周到,去你那看病,心裡都暖烘烘的。”張大柱把信讀給三人聽,她們聽了,都不好意思地紅了臉,心裡卻甜滋滋的。
這天晚上,張大柱看著三人忙碌的身影,王秋香在燈下抓藥,胡秀英在核對賬目,劉梅在收拾診室,心裡充滿了感激。他走到三人身邊,認真地說:“謝謝你們,有你們在,我心裡踏實多了。”王秋香抬起頭,笑盈盈地說:“跟我們還客氣啥,你是我們的主心骨啊。”胡秀英也笑著說:“就是,我們跟著你,心裡才踏實呢。”劉梅雖然沒說話,卻重重地點了點頭,眼裡滿是真誠。
張大柱看著她們,突然覺得,這繁華都市裡的醫館,因為有了這三個女人,才真正有了家的味道。她們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支持著他,回報著他,讓他在這陌生的城市裡,不再孤單,不再迷茫。他知道,不管未來遇到什麼困難,隻要有她們在身邊,他就有勇氣去麵對,去闖。夜色漸深,醫館裡的燈光卻依然明亮,映著三個女人忙碌的身影,也映著張大柱臉上滿足的笑容,溫暖而踏實。
喜歡鄉村野村神醫請大家收藏:()鄉村野村神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