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爺爺走南闖北大半生,免不了要問路,或者打探消息。我大爺爺曉得,有三種人不能問。
一是鼻孔朝天、喜歡擺架子的官僚、商人、市儈,不能問;二是濃妝豔抹闊太太、貴婦人,大小姐,不能問;三是年齡太小的孩子,不能問。
太原的汽車站在哪裡,我大爺爺和路通心裡,根本不知道。
路通說:“大爺爺,我去問一下路。”
路通看到一個腋下夾著個公文包的男人,便說:“先生,打擾您一下,太原的長途汽車站,在哪個地方?”
那個夾著公文包的男子,轉眼瞧著一臉疲憊的路通,冷冷地說:“愣春花,你問我乾嘛?老子沒功夫搭理你!”
路通雖不曉得愣春花是個什麼意思,但感覺是個貶義詞,應該和二楞子、二百五意思相近。
路通不死心,見一個穿旗袍、擎著紅油傘的女人走來,便說:“大姐,請問,太原的長途汽車站在哪裡?”
“瞎了你的狗眼,我有這麼老嗎?”
路通慌忙說:“請問小姐…”
“我是小姐?你娘才是小姐,你奶奶才是小姐!”
路通還想問路,我大爺爺說:“路通,我來問路。”
看到一個老婦人,蹲在篾織的圓盤旁邊,翻曬紙錢,我大爺爺走上去,問:“老人家,你曉不曉得,長途汽車站在哪裡?”
老婦人站起來說:“你要去哪裡?”
“我想去呂梁。”
“我娘家就在呂梁。年紀大了,想回一趟娘家,看看娘家的弟弟,可惜啊,走不動了。”
“為什麼呢?”
“我告訴你,去呂梁,隻有坐馬車,或者是坐11路車。”
“老人家,11路車,是什麼意思?”
“11路車,就是兩條腿走路呀。”
“到哪裡可以找到馬車呢?”
“老哥哥,你可以到鐘樓街、柳巷、橋頭街去租馬車。”
“謝謝老妹妹,再見了。”
“老哥哥,你先莫走。今天早上,我問過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告訴我,凡是問路的人,必須送上一杯茶水。這叫什麼積小善…哎喲,我忘記了後麵的話。”
路通說:“是不是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
正是,正是。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老婦人說:“我不曉得,善莫大焉,善就是善,為什麼要閹了?”
路通正想解釋,我大爺爺連忙用眼神製止。
老婦人端出一個陶壺,篩出兩碗澄黃的茶水,我大爺爺喝了一口,說:“老妹,這是連翹清涼茶,解渴,提神。再次感謝你了。”
我大爺爺和路通,先到最近的柳巷。
薑還是老的辣,和趕馬車的老板談生意,路通再不敢造次,免得出洋相。
我大爺爺走到一個五十歲左右、滿臉絡腮胡子、頭上戴著大鬥笠的漢子麵前,說:“兄弟,你的馬車,去不去呂梁?”
那漢子打量我大爺爺和路通一眼,問道:“去呂梁,太遠,中途必須在臨汾住一晚,今天是不行了。老哥哥,你確實要租馬車的話,你先到我馬車上,我們換一個地方說話。”
“為什麼?”
“老哥哥,你不曉得,其他趕馬車的漢子,都是二十多歲、三十歲的人,他們趕馬車,一心想訛人,多賺點錢。而且,趕馬車的時候,趕得比老北風還快,坐馬車的客人,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