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隋唐時期的中國陶瓷_你了解中華優秀文化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你了解中華優秀文化嗎? > 第5章 隋唐時期的中國陶瓷

第5章 隋唐時期的中國陶瓷(1 / 1)

特點

隋代:造型上,壺、瓶、俑等體態細長,高足盤是典型器物,如雞頭壺盤口更高,頸更細長,腹部瘦長;胎體普遍厚重,胎色以灰白居多;釉為玻璃質,呈青色,青中泛黃或黃褐色,施釉不到底,流釉現象較嚴重;裝飾紋樣以花草為主,采用印花、刻花、貼花等手法,其中印花最為普及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格局,南方越窯青瓷類冰似玉,北方邢窯白瓷類銀似雪;器物造型千姿百態,碗盤類口沿有唇口、花口、葵口等,壺瓶類有長頸壺、短頸壺、梅瓶等多種;唐三彩釉陶造型繁多,色彩華麗;花釉色彩斑斕,有黑釉藍斑、褐釉藍斑等

形式優點及解析

造型優美多樣:隋唐瓷器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滿足了不同階層的審美和使用需求。如唐代的花口碗,口沿如花瓣般層層疊起,造型美觀且富有變化,不僅具有實用性,還極具藝術觀賞性

胎質與釉質提升:隋代青瓷胎體堅硬,雜質減少,唐代白瓷胎體致密潔白,且高溫燒製技術使陶瓷表麵質地更加堅硬、光滑,增加了抗耐磨性,提高了陶瓷的質量和耐用性

裝飾豐富多彩:隋代的印花、刻花、貼花等裝飾手法,到唐代更加成熟多樣,如邢窯白瓷的雕塑、堆貼、印花等技法,使器物更加華麗精美,充分展現了當時的工藝水平和審美情趣

色彩豐富絢麗:唐三彩以黃綠褐三種顏色為主,色彩相互交融,形成絢麗多彩的視覺效果,常被用於製作陶俑、陶馬等工藝品,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花釉瓷器則通過色彩變化豐富的裝飾釉,展現出獨特的美感,為陶瓷藝術增添了新的色彩語言

以下是隋唐時期的中國陶瓷代表作及作者具體手法解析:

越窯青瓷

代表作:陝西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秘色八棱淨水瓶”和秘色瓷碗

具體手法:采用刻花、劃花等裝飾手法,用流利的線條在胎上釉下刻畫出生動活潑的紋樣,如龍鳳、獅子、鳳鳥、仙鶴、牡丹、蓮花等,布局嚴謹

邢窯白瓷

代表作:隋代的龍柄雙邊瓶、白瓷龍柄雞頭壺,唐代內丘邢窯“盈”字款白瓷等

具體手法:胎質堅實、細潔純白,器內施滿釉,器外釉不到足,在胎、釉之間有一層化妝土。造型規整,製作精致,多為日常用品,少帶紋飾,以突顯釉質之美,風格樸素淡雅

唐三彩

代表作:唐三彩馬

具體手法:先以白色黏土製成陶坯,入窯經10001100c素燒,冷卻後上釉,再入窯經800900c低溫焙燒而成。在同一器物上,黃、綠、白或黃、綠、藍、赭、黑等基本釉色交錯使用,形成絢麗多彩的藝術效果

唐代花釉瓷器

代表作:花釉腰鼓

具體手法:在黑釉、黃釉、天藍釉等底釉上灑刷花斑釉,花斑釉的顏色有天藍、月白等,其燒製技術複雜,需掌握釉料調配和施釉技巧,使不同釉料的熱脹冷縮係數一致,以達到完美藝術效果

唐三彩的製作工藝複雜,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1選料:精選高嶺土等上等粘土或瓷土,去除雜質,經反複攪拌沉澱,製成顆粒很細的原料

2製坯:常見的成型方法有雕塑、模製和輪製。雕塑是用陶泥直接創作;模製需將雕塑作品分割、翻模後壓製對接粘合;輪製適宜製作圓形器皿。製作一件器物往往使用兩種以上方法,坯體需徹底陰乾以防燒製變形開裂

3燒坯:將陰乾的坯體放入窯內,在1000c1100c左右的高溫下進行素燒,使坯體燒堅

4施釉:有分區施釉法和點彩施釉法。分區施釉是在不同部位塗不同釉色;點彩施釉則是用毛筆在器物一些部位點上點、塊狀或帶狀的彩。施釉時還會使用石英和鉛粉等原料,並加入銅、鐵、鈷、錳等金屬呈色劑以呈現不同色彩

5燒釉:將施釉後的坯體再次入窯,在800c900c溫度下釉燒,使釉料融化並相互浸潤,形成斑斕色彩

6開臉:對於人物俑等,燒製完成後還需在頭部進行畫眉、點唇、畫頭發等彩繪操作,以完善人物麵部細節

隋代陶瓷施釉特點

釉質:隋代瓷器的釉多為玻璃質,透明度強,如青瓷的釉色多呈現青色,青中泛黃或黃褐色

施釉方式:一般施釉不到底,多數器物有垂流現象,這是因為當時的控釉技術不夠成熟,無法有效控製釉料的流淌

裝飾手法:常采用印花、刻花、貼花、堆塑等裝飾手法與施釉相結合,其中印花應用最為廣泛,如用瓷質印模在未乾的胎體壓印朵花紋、草葉紋、幾何紋等,使釉麵更具層次感和美感

唐代陶瓷施釉特點

“南青北白”格局:南方越窯青瓷的釉層均勻且細膩光滑,其青釉色澤如千峰般翠綠,有“類玉”的質感;北方邢窯白瓷的釉色以純白或白中微泛青色為主,釉質瑩潤,質量極高,有“類銀”“類雪”之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新小说: 腹黑王爺彆裝蒜 快穿:瘋批病嬌你不要過來啊! 天崩局,親個會殺我的弟弟壓壓驚 快穿:開局就被大佬強製愛了 屍兄之彆人練武,我修仙! 四合院:瘋批傻柱一心報複白眼狼 CS2:神鬼突破手 海賊:我加錢大將可乾翻四皇 哥兒逃婚後,投親路上覓良漢 明月照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