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學術風暴_穿越異界,我在高考寫出滕王閣序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48章 學術風暴(1 / 2)

周碩的身影剛消失在教室門口,原本安靜的教室瞬間如同燒開的水一般沸騰起來。

“我的天!這課也太爽了吧!兩次逃課機會!為了蒹葭和月亮!”一個男生激動地捶了一下桌子,臉上滿是興奮。

“重點是周教授他懂啊!他不是那種死板的老古董!”旁邊的女生眼睛發亮地接話,“你聽到他怎麼形容文獻學了嗎?‘與千百年前的靈魂對話’、‘觸摸曆史的真實體溫’……哇,一下子就覺得好浪漫,好高級!”

另一個角落,幾個學生正圍在一起,激烈地討論著課堂內容。

“我以前一直覺得考據就是找茬挑錯,沒想到還能這麼理解!‘理解古人如何作偽’這個角度太刁鑽了!”

“感覺就像福爾摩斯破案一樣!從蛛絲馬跡裡還原真相,聽起來就刺激!”

“而且他講得一點都不無聊,那個《古文尚書》的例子,我居然全程聽懂了,還覺得很有意思!”

……

更有甚者,已經迫不及待地掏出了手機,在校園論壇或者班級群裡實時播報:“號外號外!文獻學周碩教授第一堂課圓滿結束!感受:震撼!內容炸裂!觀點新穎到飛起!”

“收回我之前所有對文獻學的偏見!周教授成功讓我對故紙堆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興趣!”

“有人組團去西主樓304偶遇……啊不,請教問題嗎?”

“等等!重點難道不是周教授本人嗎?”一個女生雙手捧著臉,眼睛閃閃發亮,“你們沒注意到他講課時的樣子嗎?那麼年輕,卻那麼淵博,隨手引經據典,板書還寫得那麼好看!這是什麼神仙老師啊!”

“對啊對啊!而且他說話也太有意思了!”另一個女生激動地接話,“說什麼‘樓外的蒹葭’和‘傍晚的月亮’,這也太會了吧!我們文學院的浪漫都被他一個人承包了!”

幾個男生則更關注實際內容:“說真的,他講的那個校勘四法,我感覺特彆實用。以前看古籍的時候總覺得哪裡不對,但就是說不上來。現在總算有個係統的方法了!”

“而且他舉的例子都很典型,《古文尚書》那個‘血流漂杵’的案例,我印象特彆深。用四種方法一步步分析,最後得出結論,整個過程清晰得不得了!”

教室裡的人越聚越多,後來的人好奇地問:“怎麼了怎麼了?周教授的課這麼精彩嗎?”

“何止是精彩!”一個男生誇張地比劃著,“簡直就是顛覆認知!我以前一直以為文獻學就是死記硬背,沒想到還能這麼有意思!”

“最重要的是,”一個戴著眼鏡的學霸推了推眼鏡,“周教授講的內容既有理論高度,又特彆實用。我感覺這套方法不僅可以用在古籍校勘上,做其他研究也能用得到。”

……

教室裡喧鬨的氣氛一直持續到教學樓管理員來催人,大家才依依不舍地散去。

所謂校勘四法,是藍星近代曆史文獻學的大牛陳垣的研究成果,出自《校勘學釋例》。

“釋例”乃是“解釋事例”或“通過事例來闡釋”的意思。

此書奠定了現代校勘學的基礎體係,可以稱得上是校勘學曆史上的裡程碑式作品。

本書最初在1931年發布時,以《元典章校補示例》為名,通過對《元典章》的校勘實踐,提煉出了這一套係統、科學的校勘學理論。

後來應讀者的要求,在重印時改名為《校勘學釋例》。

平行世界並沒有清朝沈刻本《元典章》,因此周碩乾脆就將它套在《古文尚書》上,反正校勘理論在考據上是通用的。

這個世界的校勘學,還是需要周碩來奠基。

……

周碩開課的第一天,不但給學生們立了新規矩,還講了一套全新的理論。

這消息像滴入水麵的墨汁,在京大校園裡迅速暈染開來。

而其中最亮眼、最引人津津樂道的,無疑還是那史無前例的“兩次逃課特權”,以及與之相伴的,充滿詩意的理由。

未名湖畔,秋日的陽光透過漸黃的柳葉,在石板路上灑下斑駁的光點。

三三兩兩的學生或坐或行,話題卻驚人地相似。

“聽說了嗎?文獻學那個新來的周教授,居然允許逃課!”一個戴著鴨舌帽的男生激動地對同伴比劃著,“兩次!還說是為了什麼‘樓外的蒹葭’和‘傍晚的月亮’!”

他的同伴,一個抱著厚厚法學教材的女生,聞言驚訝地抬起頭:“真的假的?還有這種好事?我們法學院的老頭們可是每節課必點名,缺勤三次直接掛科啊!”

語氣裡是毫不掩飾的羨慕。

“千真萬確!我室友就是文學院的,他說當時教室裡掌聲都快把屋頂掀了。”鴨舌帽男生壓低聲音,帶著幾分神秘,“而且你猜怎麼著?周教授還說,要是用來打遊戲睡懶覺,就是辜負了這份心意。”

女生噗嗤一聲笑出來:“這老師有點意思。那怎麼判斷你是去看月亮還是去睡懶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全憑自覺!”另一個路過的文學院學生恰好聽到,忍不住插話,臉上帶著與有榮焉的興奮,“周教授說了,‘如何界定,全憑你們自己’。這是一種信任,懂吧?文人式的浪漫與通達!”

類似的對話在圖書館前的長椅上也上演著。

“蒹葭和月亮……說得真好。”一個長發女生捧著筆記本,眼神有些向往,“上次櫻花開的的時候,我特彆想去看,就因為怕點名沒敢去。要是周教授教我們,我就能理直氣壯地去了。”

她對麵的短發女生推了推眼鏡,理性分析道:“聽起來很美好,但操作起來很難吧?大家都去找浪漫的借口,課還怎麼上?”

她頓了頓,露出學霸的憂慮,“而且,周教授課講得那麼深,連校勘四法都是他自己總結的新體係,期末考試還不考書本考實操,逃兩次課,跟得上嗎?”

“這就是周教授的厲害之處啊!”旁邊一個一直豎著耳朵聽的男生忍不住加入討論,“他給了你自由,但你也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去了‘樓外蒹葭’,回來就得拚命跟上進度。我覺得這比硬性規定不許逃課高明多了,它是讓你自己學會權衡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

食堂裡,話題則更加務實。

“兄弟們,計劃有變!”一個男生端著餐盤剛坐下,就興奮地宣布,“下個月音樂節,我不用絞儘腦汁編請假條了!直接跟周教授說追尋‘藝術的月亮’去!”

同伴笑著捶他一下:“得了吧你!周教授說的是‘傍晚的月亮’,音樂節是晚上!時間對不上!”

“那我下午就去蹲點占位置,占位置也是為藝術奉獻的一部分嘛!”男生振振有詞,引來一片笑聲。

也有人表示懷疑:“說得輕巧,你們文學院的人倒是爽了。我們其他學院的跑去蹭課,能享受這待遇嗎?”

“周教授當時說了,‘僅限於我的課’。”一個文學院的女生認真地複述,“而且我覺得,重點不是能不能逃課,而是他提醒了我們,除了績點和學分,生活中還有一些美好的、‘無用’的東西值得我們去追求。”

這股風也吹到了線上。

京大的校園論壇和各個微信群裡,“蒹葭月亮逃課法則”迅速成為熱詞。

有人發帖:《理性討論,如何向我的高數老師解釋“樓外的蒹葭”?》

樓下回複:“建議不要嘗試,容易掛科。”

另一條回複:“就說去追求數學的浪漫之美?狗頭保命)”

還有人成立了“周教授語錄學習小組”,專門研究那兩句話的深意。

“我認為‘蒹葭’不僅僅指愛情,更象征一切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同意,‘月亮’也不僅是自然景色,而是指代那些能讓我們內心寧靜、獲得精神滋養的時刻。”

甚至有人開始創作相關的段子和表情包。

一張廣為流傳的表情包上,p著周碩微笑的圖片,配文:“批準了,去吧。記得帶筆記回來。”

另一張則是著名的“導師同意臉”,上麵配著文字:

導師:你的論文……

我:老師,我想去看傍晚的月亮。

導師:?無法理解新梗的茫然)

當然,也有不同的聲音。

一些較為保守的老師和學生私下表示擔憂,認為這可能會助長懶散風氣,削弱課堂紀律。

然而,這種擔憂還沒有持續多久,醉心學術的學生和教授們,就被校勘四法吸引了注意力。

未名湖北岸的古典文獻研究室裡,幾位頭發花白的老教授正圍著一份課堂筆記的複印件傳閱。

那是旁聽的研究生精心整理,幾乎是逐字記錄的周碩課堂內容。

室內飄著一股淡淡的茶香。

“對校、本校、他校、理校……”一位戴著深度眼鏡,鏡片厚如酒瓶底的老教授喃喃自語,手指無意識地敲著桌麵,“這歸納……精準,太精準了!怎麼以前就沒人能把這校勘的門道,說得如此係統透徹?”

他對麵一位氣質儒雅的老先生緩緩放下茶杯,眼中精光閃爍:“老李,你看他這‘理校’的界定——‘無古本可據,或數本互異,而無所適從之時,須以道理定之’。這‘道理’二字,簡直包羅萬象啊!音韻、訓詁、曆史製度、文例文體,乃至人情物理!這已非單純校勘,近乎‘通識’之學了!”

“關鍵是實用!”另一位性子更急的教授插話,他常年負責古籍整理項目,深諳其中艱辛。

“你看他舉例,用《古文尚書》裡那句‘血流漂杵’的不同版本異文來分析。‘杵’有版本作‘樐’,有作‘鹵’。他用對校法列出異同,用本校法比對《尚書》其他篇目用詞習慣,用他校法引《孟子》《論衡》相關論述,最後用理校法,從兵器演變、文字形訛角度推斷……層層遞進,邏輯嚴密!這簡直是為我們搞具體工作的人提供了一套標準操作流程!”

研究室裡一時陷入了某種學術興奮帶來的寂靜。他們都是浸淫古籍一輩子的學者,太清楚一套成熟、可操作的方法論意味著什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新小说: 未知入侵 越界 俗世小三兒 開局刷一億美女主播千裡空降 聽丫鬟蛐蛐,我解鎖未知劇情 海賊:從永生的洛克斯海賊團開始 大哥彆卷了,你都卷成漢中祖了 手撕炮灰劇本,三個大佬爭紅眼 家生子的發家之路 春色渡佛,禁欲國師下神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