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鳴台的修繕工作開始那天,老王頭第一個扛著工具來了。
他是落霞鎮有名的木匠,祖上三代都靠修戲台吃飯。父親臨終前曾囑咐過,千萬彆碰鳳鳴台的木料,說那上麵纏著東西。但這次不一樣,周老先生親自登門,說修繕資金是一位叫林晚秋的姑娘捐的,特意叮囑要保留戲台的原貌,尤其是後台那麵化妝鏡。
“放心吧,我有數。”老王頭拍著胸脯應下,心裡卻打鼓。他小時候偷溜進鳳鳴台掏鳥窩,親眼看見過穿紅戲服的影子在台上飄,嚇得三天沒敢說話。
開工第三天,拆後台的朽木時,鑿子突然“當”地一聲撞到了硬物。老王頭扒開木屑,發現是個被釘子釘在立柱裡的竹筒。竹筒上裹著層紅布,布上繡著隻歪歪扭扭的小鳳凰,已經褪色成了淺粉色。
“這是啥?”徒弟小李湊過來,好奇地想伸手碰。
“彆動!”老王頭喝住他,自己小心翼翼地解開紅布。竹筒裡裝著支竹笛,笛身上刻著個“明”字,還纏著張泛黃的紙條。
紙條上是用鉛筆寫的字,歪歪扭扭的像小孩子的筆跡:“阿姐,等我唱完《哪吒鬨海》,就帶你走。”
老王頭的手猛地一抖。他想起父親說過的另一件事——鳳鳴台不光有蘇豔秋的影子,每逢月圓夜,還能聽見小孩吹笛子,調子是《哪吒鬨海》裡的片段。
那天收工後,老王頭拿著竹笛去找周老先生。周老先生戴上老花鏡,翻了半天檔案,突然指著一張泛黃的花名冊驚呼:“找到了!”
花名冊是民國三十一年的,上麵記錄著鳳鳴台科班的學員名單。在最末尾,有個叫“阿明”的孩子,年齡一欄寫著“八歲”,特長是“吹笛、唱娃娃生”。
“這孩子我有點印象,”周老先生摸著下巴回憶,“我父親說過,當年科班有個神童,八歲就能唱全本《哪吒鬨海》,笛子吹得尤其好。可惜民國三十三年春天,日軍轟炸落霞鎮,科班解散,那孩子就失蹤了。”
他指著紙條上的“阿姐”:“阿明有個姐姐,叫春桃,當時在後台幫忙做戲服,姐弟倆相依為命。轟炸那天,春桃在後台等阿明回來,從此就再沒見過這姐弟倆。”
老王頭握緊了竹笛。笛身上的“明”字被摩挲得發亮,顯然是經常被人攥在手裡。他突然想起,修繕時在後台角落發現過個小小的哪吒頭冠,上麵的絨球已經掉光了,鐵絲骨架歪歪扭扭的,像個受傷的鳥兒。
“這笛子……得還給他們。”老王頭的聲音有些發澀。
當晚是滿月。老王頭抱著竹笛和哪吒頭冠,悄悄溜進了未完工的鳳鳴台。月光透過腳手架的縫隙灑進來,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影子。他把東西放在前台的雕花欄杆上,剛想轉身,就聽見一陣斷斷續續的笛聲。
調子正是《哪吒鬨海》裡的“蓮花化身”,稚嫩的笛音裡帶著股揮之不去的委屈。
老王頭屏住呼吸,看見欄杆旁多了個小小的影子,穿著褪色的戲服,紮著兩個總角,手裡拿著支無形的笛子,正對著月亮吹奏。影子的腳邊,還蹲著個梳著麻花辮的姑娘,一動不動地聽著,像尊石像。
“阿明,春桃……”老王頭輕聲喚道。
笛聲停了。兩個影子慢慢轉過身,麵孔模糊不清,卻能感覺到一道溫柔的目光落在竹笛和頭冠上。
“世道太平了,”老王頭哽咽著說,“回家吧。”
小影子拿起竹笛,放在嘴邊吹了個清亮的調子,像是在道謝。姑娘的影子輕輕撫摸著頭冠上的鐵絲,然後拉起小影子的手,慢慢走向後台的方向。走到化妝鏡前時,兩個影子漸漸淡去,化作一縷青煙,消失在鏡子裡。
第二天一早,老王頭發現竹笛和頭冠都不見了。周老先生說,檔案裡找到了春桃的記錄,她當年在轟炸中護住了幾個科班的孩子,自己卻被塌下來的橫梁砸中,就埋在後台的地基下。而阿明,有人在鎮外的河邊看到過他的小鞋,怕是沒能躲過那場災難。
“那紙條上的‘帶你走’,終究是沒能實現。”周老先生歎了口氣。
修繕工作進行到一半時,工人在後台地基下挖出了具骸骨,旁邊還壓著半塊繡著鳳凰的紅布,正是春桃當年係在手腕上的信物。老王頭親手做了副小小的棺木,把骸骨葬在了蘇豔秋的梅花樹下。下葬那天,他特意帶上了那支竹笛,放在了棺木旁。
說來也怪,從那以後,月圓夜再也沒人聽過《哪吒鬨海》的笛聲。有次小李加班到深夜,說看見後台的化妝鏡裡,有個小姑娘在給小男孩梳頭,鏡子裡的月光溫柔得像水。
半年後,鳳鳴台修繕完畢。揭幕那天,鎮上請了戲班來演出,唱的正是《霸王彆姬》和《哪吒鬨海》。當扮演虞姬的演員唱響“從一而終”時,台下有人說,看見前台的雕花欄杆上,飄著片水紅色的綢子,像隻振翅欲飛的鳳凰。
而演哪吒的小演員謝幕時,手裡的竹笛突然自己響了一聲,調子清亮歡快,像是有個八歲的孩子在後台偷偷應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林晚秋收到周老先生寄來的照片時,正在整理關於鳳鳴台的研究報告。照片上的鳳鳴台煥然一新,飛簷翹角在陽光下閃著光,台板上鋪滿了紅色的地毯,觀眾席坐滿了人,臉上都帶著笑。
照片背麵,周老先生用毛筆寫著:“所有等待,終將相逢。”
她想起那個梅雨季的午後,在後台化妝鏡裡看到的影子,想起那隻斷了跟的鳳頭鞋,還有那支藏著紙條的竹笛。或許,古戲台的詭異從來都不是詛咒,而是那些沒能說出口的牽掛,那些沒能完成的約定,在時光裡反複回響,等著被人聽見,被人成全。
後來,落霞鎮成了旅遊勝地。鳳鳴台每天都有戲曲演出,遊客們在欣賞昆曲的婉轉、京劇的鏗鏘時,總會聽到兩個故事——一個關於水紅色戲服的虞姬,一個關於吹著笛子的哪吒。
導遊會指著後台的化妝鏡說:“看,那鏡子裡藏著落霞鎮最溫柔的秘密。”
鏡子擦得鋥亮,映著來來往往的人影。偶爾有風吹過,會帶來隱約的唱腔和笛音,混在遊客的笑聲裡,像一首被時光反複吟唱的童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