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焱哥兒,劉千戶有請!”
玄武衛駐地,兩名白袍官差奉劉慶指示,前來邀請王焱。
“劉兄也到武昌城內?”
聽到是劉慶邀請自己,王焱有些驚訝。
劉慶是他在建康為數不多的可靠朋友。
之前東廠的番子故意找茬,劉慶不懼閹豎,主動趕來幫忙。
就衝這份恩情,王焱都願意交了劉慶這個朋友。
玄武衛現在隻有二百多人,已經無法承擔護衛皇帝的職責,從抵達武昌城,便一直在城外駐紮。
不僅是玄武衛,其餘諸軍各衛,也都是駐紮在城外,沒有皇帝的命令,不準入城。
目前擺在光烈帝麵前的有三大難題。
第一,沿海倭患,從十幾天前三路真倭相繼入侵嘉興府、臨安府、寧波府等十餘府縣後,倭患已經對沿海地區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壞。
大量軍民死於倭患之手,無數財富流入倭寇的腰包。
沿海地區的經濟生態被徹底摧毀,從波斯、天竺、暹羅等國漂洋過海而來的商人,要麼被困在內陸,不敢挪動,要麼就是已經遭受了倭患的劫掠。
大量商船無法出海,同樣的也有無數商船,不敢進入大周海域。
絲綢、陶器、茶葉等緊俏物資,已經堆積如山,無法出手。
海外各國對這些貨物的采購價,也是一天一個價,不斷攀升。
暹羅、波斯等國的使節天天堵著禮部衙門,要求禮部儘快給出交代。
得到太子授命的張紹,已經組織了一萬官軍,進入嘉興府地區,一麵張榜安民,一麵剿匪殺倭。
張紹年輕時做過武官,但他是文人出身,在軍隊中遭受排擠,故而沒做幾年,便轉回文官體係。
這些年一直得過且過,常常感歎自己一身才華,無處施展。
教導太子時,也是長篇大論,讓柴軒很是頭疼。
他不懷疑張紹的才華,隻是覺得張紹在軍事方麵上,是紙上談兵。
此次讓張紹領兵驅逐倭寇,實在是柴軒沒有可用之人。
樞密院那邊,雖然有無數將領可以推薦。
但柴軒不信任賀方這位樞密使,因為賀方迄今為止,都沒有公開表態支持自己。
不像齊鳴、裴元智這些文官大佬,早早的站隊到了自己身邊。
非友即敵,既然賀方不是自己的支持者,那肯定就是柴旭的敵人。
眾所周知,四皇子柴旭是柴軒最大的競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