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恥辱……必須以血來洗刷,至少,要為後人留下警示”,他喃喃自語,灰藍色的眼眸中,恐懼逐漸被一種決絕的死誌所取代。
他猛地挺直了因疲憊和打擊而有些佝僂的脊背,仿佛要將家族數百年的榮耀都背負起來。
他轉向身邊麵無人色的大副,聲音嘶啞卻帶著一種異樣的平靜,如同暴風雨前的死寂:“給各艦傳令:我,範德林都督,將率領‘海洋女神’號,與來襲之敵死戰到底,直至最後一刻,最後一彈!”。
“願上帝與我等同在!若有願隨我一同為聯軍保留最後尊嚴、為友軍撤離爭取時間的勇士,請留下”。
“若無,可自行離去,將此地發生的一切,尤其是……尤其是那噴吐黑煙與火焰的魔鬼戰艦之情形,帶回巴達維亞,帶回阿姆斯特丹,帶回裡斯本!讓我們的後人知道,東方……已出現了我們無法理解的力量!”。
這命令,充滿了悲愴與無奈,更像是一份求死的宣言和對後來者的警示。
信號旗伴隨著這沉痛的消息,在殘存的聯軍艦隊中升起。
命令傳開,各艦上一片死寂,隨即湧動著複雜的情緒。
有人恐懼,有人絕望,也有人被範德林話語中那古老的騎士精神所觸動。
很快,結果顯現,那兩艘狀態相對最好、傷勢最輕的蓋倫船——“金羊毛”號和“幸運號”——在短暫的遲疑後,默默地調整風帆,加速向著遠海駛去。
它們並非怯懦,而是深知肩上背負著將恐怖消息傳回的重任。
船上的軍官和水手們,回望著那四艘開始轉向、準備迎敵的友艦,眼中充滿了悲涼與敬意,他們知道,留下的人,注定有去無回。
而與“海洋女神”號一同停下來的三艘蓋倫船——“北海”號、“忠誠”號和“商人公主”號,以及那十艘中型戰船,它們的選擇,則更多是無奈與現實。
這些船隻無一不是傷痕累累,帆纜破損嚴重,船體多處漏水,航速大減。它們心知肚明,即使現在跟著逃跑,也絕無可能逃脫身後那些“魔鬼戰艦”的追擊,最終隻會被一一追上、擊沉,毫無價值地葬身魚腹。
既然如此,不如將最後的力量,用於一場有尊嚴的、能夠為同伴爭取一線生機的斷後之戰,這是絕境中理性與血性的共同選擇。
於是,在這片逐漸被晨曦完全照亮的海域上,一幅悲壯的畫麵形成了:四艘遍布創傷的蓋倫船和十艘中型戰船,緩緩轉向,橫亙在海麵上,組成了一個略顯鬆散卻充滿決絕意味的防禦陣線。
它們降下了部分用於加速的帆片,以便更好地穩定船身進行炮擊,所有的炮口都指向了那越來越近、轟鳴聲越來越響的夏軍追擊艦隊。
範德林整理了一下自己褶皺猩紅外套,儘管上麵沾滿了硝煙和汙漬,他依然試圖維持著貴族最後的體麵。
他走到“海洋女神”號的船尾樓最高處,拔出了自己的佩劍,陽光照在因缺乏保養而有些暗淡的劍身上,反射出微弱的光。
他對著周圍艦船上那些望向他的、充滿恐懼、迷茫卻也帶著一絲決然的目光,用儘力氣高喊:
“勇士們!我們或許將在此長眠,但我們的犧牲,絕非毫無意義!我們將讓敵人見識到聯軍的勇氣!讓後人銘記,在這片遙遠的海域,有一群戰士,為了榮耀與責任,戰鬥到了最後一刻!為了共和國!為了榮耀!”。
他的聲音在海風中傳播,帶著悲愴,也帶著一種殉道者般的狂熱。回應他的,是各艦上零星響起、繼而連成一片的呼喊,不同語言,卻表達著同樣的決心。
水手和軍官們紛紛回到自己的崗位,儘管雙手顫抖,卻依舊努力裝填炮彈,調整炮口。
這是一種在明知必死結局下的最後爆發,是歐洲貴族崇尚的“寧光榮戰死,不恥辱偷生”信念的體現。
然而,現實的差距,並不會因勇氣和決心而改變。
夏軍艦隊,尤其是那六艘開啟了蒸汽明輪的主力艦,正以無可阻擋的氣勢壓迫而來。
吳忠國站在“鎮海號”上,冷靜地觀察著前方聯軍拚死組建的阻擊線。他看到了對方的決絕,也看到了那兩艘正在遠遁的敵艦。
“困獸猶鬥,其誌可嘉,其行可誅”,他淡淡評價道,“傳令,各艦保持陣型,無需靠近纏鬥,利用射程優勢,集中火力,逐一摧毀敵阻擊艦隻,那兩艘逃走的,不必理會”。
這並不是吳忠國的盲目自大或者驕傲自滿,而是他對自己所率領的艦隊有著十足的信心。
要知道,他們所駕駛的戰艦可是裝載了最先進的蒸汽機技術,其速度之快,絕對是無與倫比的!
在麵對眼前這些敵人時,吳忠國毫不畏懼,因為他深知,憑借著戰艦的速度優勢,即使在消滅這些敵人之後,他們也能夠迅速追上並擊敗其他敵人。
這種信心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建立在對自身實力和裝備的充分了解之上。
吳忠國的命令如同冰冷的鋼針,刺破了聯軍殘部用勇氣編織的悲壯帷幕。
“鎮海號”主桅上令旗揮動,六艘噴吐著黑煙的夏軍主力戰艦,如同被無形之手操控的鋼鐵巨獸,開始以遠超風帆戰艦的靈活性,在海麵上劃出淩厲的弧線。
它們並未如傳統海戰那般直衝敵陣,尋求接舷或近距離對轟,而是冷酷地保持著距離,利用蒸汽動力帶來的穩定性和速度優勢,始終遊弋在聯軍火炮有效射程的邊緣,甚至更遠的位置。
“保持距離!各艦自由瞄準,優先攻擊敵艦舵輪、桅杆與炮位!”,吳忠國的指令通過旗語精準傳達。
戰鬥,在一種近乎不對等的狀態下爆發。
夏軍戰艦的蒸汽明輪持續發出“哐當…嘩啦…”的轟鳴,推動著船體進行著風帆戰艦難以企及的複雜機動。
它們時而加速前衝,吸引聯軍炮火,又在炮彈落下前靈巧地轉向規避,時而橫向移動,將一側舷炮對準目標,進行一輪猛烈的齊射後,又借助蒸汽動力迅速脫離,讓聯軍徒勞地調整炮口。
喜歡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請大家收藏:()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