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勢?",李岩苦笑,"我何嘗不知大夏強盛?但正因為如此,才更要為闖王,為這數十萬將士謀一條生路,若能與明朝聯手,或可爭取到和談的籌碼,讓兄弟們有條活路"。
趙銘老淚縱橫:"大人忠義,可這世道......這世道不值得啊!"。
四人爭論到深夜,燭淚堆了滿桌。最後,李岩站起身,望著窗外沉沉的夜色:"我意已決,此行不為功名利祿,隻為報答知遇之恩,為數十萬將士尋個出路”。
“若能用我一人性命,換得千萬人生機,值了"。
說完環顧一圈,“你們也知道大夏的製度,我們這些義軍在大夏眼裡都是反賊,即使投降也不會有好下場”。
他這番話,確實點破了最殘酷的現實。
這些年來,所謂義軍所過之處,同樣留下了無數百姓的哭嚎。
燒殺搶掠、屠村破城,許多將領手上都沾滿了無辜者的鮮血,這些事,大夏那邊早就查得一清二楚。
正因為如此,大夏根本容不下這些人。他們的律法明明白白:就算投降,也要按罪論處。所有參與過劫掠、手上沾過血的,一個都跑不了。
最輕的,也要服三年苦役,而那些惡行累累、血債累累的,判個十年都是少的。
十年啊——在暗無天日的礦洞裡,每天十幾個小時地挖礦運石,吃著最糙的飯,挨著最毒的打。
鐵打的身子也熬不住,最後能活著出來的,怕是十個裡沒有一個。
這不是投降,這是換種死法。與其累死在暗無天日的礦洞裡,倒不如拚死一搏!
周莽還要再勸,李岩擺手製止:"不必多言,陳冉,你精通京師門路,隨我同行。趙銘,你留守此處”。
“若我......若我有不測,護我家人周全。周莽,你挑選一批忠於我們的精銳,如果事不可為,那就保護他們去大夏那邊"。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如果他有不測,即使闖王不動手,他的那些對手也會動手,很可能會雞犬不留。
若李岩此行身死,他在洛陽的家族必將麵臨滅頂之災,這並非臆測,而是根據義軍內部權力鬥爭的殘酷規律所得出的必然結論。
首先發難的必是牛金星,這位素來與李岩不睦的謀士,絕不會放過這個斬草除根的機會。
他會在李自成麵前進言,稱李岩此行本就懷有二心,所謂的出使不過是他投靠明朝的借口。
即便李岩確係殉職,牛金星也會將其渲染成"事情敗露後被崇禎處決"。
與此同時,劉宗敏等武將也會落井下石。這些常年征戰的將領,早就對李岩這個"讀書人"心存芥蒂。
他們會翻出往日舊賬,將幾次戰事失利的責任都推到已故的李岩身上,指責他"通敵誤軍"。
真實曆史上也是這樣,在這樣多方構陷之下,李自成即便心存疑慮,為穩定軍心也必然會默許對李岩家族的清算。
屆時,等待李岩家人的將是:男丁將被儘數處決,從垂暮老父到稚齡幼子,無一幸免,這是義軍處置"叛徒"的慣例,旨在徹底鏟除後患。
女眷的命運將更為淒慘,年輕的妻妾女兒或被充入軍營,或被變賣為奴,年長的女性則會被流放邊地,最終在勞役中耗儘生命。
李岩的府邸將被查抄,所有財物充公。他苦心經營的勢力網絡會被連根拔起,昔日門客要麼另投明主,要麼隱姓埋名。
不出半月,洛陽城中將再無人敢提起"李岩"二字。
這個曾經在闖軍中顯赫一時的名字,將徹底成為一段被刻意抹去的記憶,而這一切,李岩在出發前就已預見,卻仍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這條不歸路。
就在李岩於府中與心腹訣彆之際,大順王府深處,一場足以改變天下格局的密談正在上演。
燭光搖曳中,李自成負手而立,眉頭緊鎖。牛金星與劉宗敏分坐兩側,氣氛凝重。
"十月初一",李自成緩緩開口,"那是夏王登基的日子,你們說,咱們該不該派人去道賀?"。
牛金星撚著胡須,眼中精光閃爍:"大王,如今大夏勢大,依臣之見,不妨做兩手準備”。
“若能談個合適的條件,歸順也未嘗不可,咱們被招安也不是頭一回了,重要的是保住根本"。
"放屁!",劉宗敏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盞亂響,"老子跟著大王打天下,可不是為了給人當狗的!如今咱們坐擁三十萬大軍,河南全境儘在掌握,憑什麼要向他大夏低頭?"。
他站起身,魁梧的身軀在燭光下投出巨大的陰影:"要我說,就該聯合張獻忠、羅汝才,再與明朝休戰,四家合力,未必不能與大夏一戰!"。
牛金星冷笑一聲:"劉將軍好大的口氣!張獻忠反複無常,羅汝才首鼠兩端,明朝更是恨我們入骨”。
“這等烏合之眾,如何能與大夏的精兵強將抗衡?彆忘了,他們可是連韃子和西洋人都打敗了!"。
"那又如何?"劉宗敏怒目圓睜,"老子打過的硬仗還少嗎?當年在車廂峽,比現在還要艱難,不也殺出來了?"。
"今時不同往日!"牛金星也提高了音量,"大夏不是明朝那些廢物官兵!他們的火器你見識過嗎?他們的水師你領教過嗎?真要硬拚,咱們這三十萬人夠填幾條戰線的?"。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得麵紅耳赤。
劉宗敏主張聯合抗夏,認為大順兵強馬壯,尚可一戰,牛金星則堅持要保存實力,認為識時務者為俊傑。
李自成始終沉默著,直到二人爭執稍歇,才緩緩開口:"都說完了?"。
他走到地圖前,手指重重按在南京的位置:"十月初一,我們必須派人去。不僅要道賀,還要打探大夏的虛實"。
"大王!",劉宗敏還要再勸。
李自成抬手製止:"宗敏,你的勇武,本王深知。但打仗不能隻靠血性。"他轉向牛金星,"金星的顧慮,也有道理。但......"。
他話鋒一轉,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但咱們大順,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派人去,既是要看看大夏的態度,也是要讓他們知道,咱們不是好惹的"。
喜歡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請大家收藏:()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