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的起因還得從房山說起,夏先衍在房山就感受到了眾多烈士紀念之地誕生的靈源氣息,並且通過這靈源了解到了其中所記錄的曆史。
這段時間以來,他了解到了許多關於近代的曆史記憶。
所以,此番前往冀州,夏先衍沒有選擇乘坐高鐵,而是向軍區借來車輛,開車南下。
趙邵銘開著車載著一行人馳騁在燕趙大地之上,而夏先衍則是依據烈士紀念地的分布,讓他繞了個遠路。
夏先衍坐在後座,靠著車窗,雙目微閉,將神識外放出去,仔細地觀察著沿途經過的每一處靈源之地。路過的每一座縣城、每一個鄉鎮都有關於烈士的紀念之所。
一路上,他始終沉默不語,隻是偶爾會睜開眼睛,看一眼窗外飛速掠過的風景。
如此眾多的曆史記憶,讓夏先衍的心神一直沉浸其中,無法自拔。
青山埋忠骨,
山河念英魂。
英雄冀州,
抗日烽火。
自19世紀末始,腳盆雞通過甲午戰爭、八國聯軍入侵、日俄戰爭等戰事不斷侵略華夏。
1931年9月18日夜,腳盆雞軍隊炮轟沈陽北大營,其後鯨吞東北三省及熱河省。
長城淪陷,華北危急,華夏民族被逼上了生死存亡的危險關頭。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事變起,全民族抗擊日本軍國主義的偉大正義戰爭全麵爆發,燕趙大地成為華北敵後抗戰的主戰場。
英勇報國的冀州人民,前仆後繼,以不屈的意誌和卓絕的智慧重鑄五千年民族精神的鋼鐵長城。
華夏民族的精神長城正是在此期間形成的。
一座座烈士陵園,一座座烈士紀念館,是一座座不朽的豐碑。
它們靜靜地矗立在那裡,承載著無數英烈們可歌可泣的事跡,見證著那些為了國家、為了民族、為了正義而英勇獻身的偉大時刻。
烈士陵園裡,那一排排整齊的墓碑,每一座都代表著一位逝去的英雄,他們將熱血灑在這片土地上,用生命換來了如今的和平與安寧。
烈士紀念館中,陳列著的一件件遺物、一幅幅照片、一段段史料,無不生動地展現著英烈們的堅定信念、無畏勇氣和崇高品格,仿佛將人們帶回到那戰火紛飛的歲月,讓後人得以真切地了解他們所做出的巨大犧牲。
這些地方時刻提醒著人們,今日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永遠銘記烈士們的功績,傳承和弘揚他們的精神,讓這些豐碑所蘊含的偉大力量在時代的長河中熠熠生輝,永不磨滅。
正是因為如此,夏先衍的心神一直跟著曆史的記憶起伏,仿佛是經曆了一番近代的曆史。近代的曆史記憶對他造成了強大的衝擊。
原本他以為登上滿城漢墓的山頂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就能讓自己那顆紛亂的心逐漸平靜下來,重新找回內心的寧靜與平衡。
然而事與願違,當他踏入保定市區,再次感覺到烈士陵園之地散發出來的曆史記憶後,那種沉重而肅穆的氛圍瞬間便將他包圍起來。空氣中似乎彌漫著一股無形的力量,讓他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思緒再度被拉回到那段悲壯的曆史當中。
尤其還進入了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靈源之地,接受了有一段曆史記憶,直接讓他差點走火入魔。
燕趙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問義不懼死,慷慨赴國難。
他們一起唱出了一曲又一曲激烈、高亢的浩浩燕趙之歌,華夏有難,以身赴死,燕趙一脈相承。
僅保定市就有三座國家級烈士紀念地。
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位置:保定市易縣西南部45公裡處。
在冀州易縣境內的太行山巍巍群峰之中,有一座曆史名山。因其酷似狼牙,直刺青天,故名“狼牙山”。
1941年9月25日,在與日寇的激戰中,為了掩護當地乾部群眾及主力部隊的轉移,五位八路軍戰士在班長馬寶玉帶領下,毅然將敵人引至三麵峭壁懸崖的棋盤陀上。
麵對步步逼近、成群結隊的敵軍,他們寧死不屈,義無反顧地從狼牙山巔縱身跳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犧牲,葛振林、宋學義在墜落過程中,因被岩石中長出的樹木掛住,雖身負重傷但幸免於難。
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底座306米,塔身五層,呈正五邊形。塔身呈乳白色,高215米;塔身上部鑲嵌著“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九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塔身下部呈軍旗形,鑲嵌著漢白玉的五勇士半身浮雕像,浮雕下鐫刻有碑文。
晉察冀烈士陵園,位置:保定市唐縣軍城鎮南關村。
1940年5月,白求恩墓建成。陵園北側是抗戰烈士公墓,安葬著為抗戰犧牲的縣團級以上乾部36位,碑廊石碑上鐫刻著唐縣籍烈士2500餘名。
1941年8月,雄偉高大的晉察冀邊區抗戰烈士紀念塔落成,但是剛建成2個月就被日寇炸毀。1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