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出主意的人,是東海朐縣人,姓糜名竺,字子仲。
他家世代富貴,曾經到洛陽經商,乘車歸來時,路遇一位美貌婦人請求搭車。
糜竺便下車步行,把車讓給婦人乘坐。
婦人請他一起搭車,他便端坐在車上,目不斜視。
行了幾裡路後,婦人告辭離去,臨彆時對糜竺說:
“我是南方火德星君,奉天帝之命,前往焚燒你的家宅。”
“因感念你以禮相待,特來相告。”
“你可速速回家,將財物搬出。”
“我今晚將前來。”
說完便消失不見了。
糜竺驚恐萬分,急忙趕回家中,將所有財物搬出。
當晚果然廚房起火,燒毀了整個屋子。
自此,糜竺廣施家財,周濟貧苦之人。
後來,他被陶謙聘為彆駕從事。
當日他獻計道:
“我願親自前往北海郡,求孔融起兵援助,並再派一人去青州尋求田楷救兵。”
“如果兩路援軍齊至,曹操必定退兵。”
陶謙采納了建議,遂寫下兩封信,問帳下誰敢去青州求救。
一人應聲願往,眾人一看,是廣陵人,姓陳名登,字元龍。
陶謙先派陳元龍趕赴青州,再命糜竺攜書前往北海,自己則率眾堅守城池,以備曹操攻擊。
卻說北海太守孔融,字文舉,魯國曲阜人,乃孔子二十世孫,泰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自小聰慧,十歲時拜見河南尹李膺,因守門人阻攔,他便說:
“我是李相的世交之後。”
入內見到李膺,李膺問他:
“你的祖先與我祖先是什麼關係?”
孔融答道:
“當年孔子曾向老子請教禮法,我與您豈不是世代通家?”
李膺對此大為驚奇。
不久,太中大夫陳煒來到,李膺指著孔融說:
“這孩子是個奇才。”
陳煒卻說:
“小時候聰明,長大未必聰明。”
孔融立刻反駁道:
“依您的說法,您小時候一定很聰明。”
眾人哄笑,說:
“此子長大後,必是國家的棟梁。”
自此,孔融名聲大振,後來擔任中郎將,屢次升遷,成為北海太守。
他十分喜好結交賓客,常說:
“座上賓客常滿,杯中美酒不空,這是我的心願。”
在北海六年,深得民心。
當日孔融正與客人飲宴,忽然有人通報糜竺從徐州趕來。
孔融立即請糜竺入見,詢問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