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後接見李通、許定、李整、史渙等將,是曹操計劃好的事情,在這批北遷的武將中,除了史渙以外,其他都是有相似之處的。
而這批武將是在曹昂麾下驅使的,而在曹操麾下驅使的武將中,同樣有一批是跟李整他們相似的。
做這一切的部署,曹操是有多層目的的。
其一,更便於曹昂去推動軍改。
其二,叫麾下明白自己的態度。
其三,針對冀州布防進行製衡。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於曹昂能把此事辦好,隻有這樣,方能叫曹氏麾下武將及軍隊明白,軍改是不可逆的。
說實話,曹昂所謀的軍改,算是謀劃到曹操心坎上了。
不改革肯定是不行的。
但是改革要講究策略。
一個不爭的事實,即在曹操崛起的初期,有多股武將群體帶資率部投效,是給曹操解決不少麻煩的。
如曹氏、夏侯兩族武將群體,如沛譙籍武將群體,如彆地武將群體,他們不是簡單的投效。
也是這樣,曹操打拚的基業,是要拿出部分實利分潤的。
彆的都好說,如爵位,職官,錢財這些,自迎奉天子定都於許後,曹操是掌握著主動與便利的。
這些都是好說的。
可唯獨在一件事上,曹操希望能得到解決,那就是軍中的私人部曲,這明麵上也是屬於曹軍序列,可實際上卻隻聽從所屬將校。
這其中有多大危害,曹操是心知肚明的。
不過對待此事,曹操沒有急著做,因為牽一發而動全身。
而曹昂的出現,無疑是幫曹操解決了煩惱。
有些事需要曹操親自出麵,但是有些事吧,曹操站在後麵,反倒要比親自出麵要強太多了。
因為一旦沒有做好,這會使曹操陷入被動下的,如果沒有解決好的話,是會叫麾下離心離德的。
可曹昂主動挑起這些,一切就顯得不同了。
做好了,獲益最大的是曹氏,是曹操。
做壞了,曹操能及時去表態,去挽回。
如果是初入軍中曆練,曹昂去做這些,明顯是不識趣的,可偏偏今下的曹昂,不管是威望,亦或是影響,那都是僅次於曹操的。
這就顯得不一樣了。
被牽扯到利益的群體,尤其是那些子嗣在曹昂麾下曆練的,就需要在心裡掂量下了,到底是排斥呢,還是去支持呢?
畢竟有一個不爭的事實,今後曹操打拚下的基業,勢必是由曹昂來繼承的。
這跟先前不一樣了。
過去的曹昂是嫡長,按著禮法來講,他是有最優繼承權的,可現在呢,曹昂除了這層身份外,還迎娶了夏侯涓,誕下了嫡長子,關鍵在這前後吧,曹昂還打拚了不小的事業,這簡直是穩固到不能再穩固了。
除非曹昂意外逝去,否則這一事實無法更改。
可問題是曹昂才多大啊,身邊又有層層保護,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啊。
所以曹昂在襄陽決定什麼事兒,並且有序在荊豫徐揚四州推動,那麼在曹操麾下的文武,就需要有對應的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