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象近來很忙,作為軍師右將軍,他親抓編戶齊民、清查田畝兩項大計,督促荊豫徐揚四州牧府刺府,落實對治下郡國縣的黃冊、魚鱗冊勘定,兩冊之名是曹昂起的,這是對地方掌控的根本,是賦稅征收的倚仗所在。
兩冊推行的怎樣,直接關係到賦稅厘清,而該大計是由軍師中郎將婁圭親抓。
征東將軍府所轄地域增多,就導致各項開支不斷增多,穩定向上的財源收入,是極為重要的。
故而閻象從不敢有絲毫鬆懈。
除了上述提及的兩項大計,閻象還主抓整風之舉,該製是曹昂所提軍改先驅,是對軍製、軍紀、軍律等的一次整合,明確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在這期間,誰要是違背了,就會受到對應懲處。
這世上做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都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相較於更為嚴苛的軍改,以整風之舉先行叫麾下諸軍各部適應,有此作為過渡,就能有效避免很多不好的事兒。
本身上述種種,就夠叫閻象忙的了。
兩項大計,是牽扯內政的根基所在。
整風之舉,是牽扯軍務的根基所在。
曹昂的這份信賴與倚重,是閻象在袁術麾下時未曾得到過的,故而閻象能做的,就是全身心投入其中,不叫曹昂失望。
這不僅是對曹昂負責,更是對他自己負責。
可偏偏在這等大背景下,襄陽又變得不平靜了,這使閻象必須直麵一些事,而這些事還是他必須兼顧到的。
“閻公,不知曹征東何時閒暇?”
征東將軍府,軍師右將軍公事房。
在得到龔諶的示意,法正微微低首,向閻象開口道,“我等此次赴荊入襄,是帶著誠意想見一見曹征東,算算時日,我等抵襄已有半月有餘,可卻遲遲不見曹征東,這要是傳揚出去,恐對曹征東之名有損。”
“是啊閻公。”
法正此言剛落,一道聲音響起,“我等也知曹征東忙於諸務,可今下襄陽內外議論紛紛,如若曹征東不能抽身見我等一麵,那……”
一個個都坐不住了啊。
僅是聽到這些,神情自若的閻象,掃視堂內所聚眾人,心裡暗暗思量起來,對於這樣的事兒,閻象是一點都不奇怪的。
代表劉璋而來的蹇胤。
代表龐羲而來的龔諶。
代表趙韙而來的龐樂。
代表張魯而來的張衛。
最初他們是互看不順眼的,畢竟是各為其主嘛,益州大局從過去的一統,到如今事實上的分裂,這是益州上下必須承認的。
對於龐羲、趙韙而言,他們希望通過這次遣使進抵襄陽,能夠得到來自許都的委派,這樣從大義上來講,他們就能有一定底氣,跟遠在成都的劉璋分庭抗衡。
這也是在得知劉璋派人來襄陽後,二人迅速做出反應的原因所在。
至於說,為何不派人直赴許都,而是要來襄陽?
原因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