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細描述了這家神秘企業從零售和國際貿易、汽車製造到軍事後勤的驚人跨越,卻無法解釋其中最關鍵的謎團……
為何華盛頓的政治精英們如此信任一個背景複雜的商人?
答案或許藏在白宮西翼某次不公開的會議上。
當國家安全顧問賴斯質疑永仁的華人背景時,布什總統隻是笑了笑:“比起那些要價過高的傳統承包商,我寧願和一個知道分寸的‘外人’做生意。至少他不會在《華盛頓郵報》上亂說話。另外蘇寧同樣是擁有我們阿美莉卡的合法國籍。”
而在洛杉磯,蘇寧正審閱著一份新的投資清單……
頁麵上赫然列著facebook、tube等初創公司的名字。
世界正在改變,而他,早已布好了下一局棋。
……
2004年3月,《華爾街日報》總部。
調查記者麗莎·陳盯著辦公桌上堆積如山的文件,手指輕輕敲擊著鍵盤。
六周前,她偶然發現永仁集團在開曼群島的離岸公司網絡異常複雜,這個線索將她引向了一個始料未及的方向。
“你絕對不會相信我發現的東西,”麗莎對著電話那頭的編輯說,“那個神秘的亞洲富豪蘇寧?我們的‘商業奇才’實際上是二十年前從福建偷渡到美國的非法移民。”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證據確鑿嗎?這可不是能隨便報道的事情。”
“問題就在這裡!但是我可以確認他是1987年通過偷渡來的,隻是後來獲得了合法的國籍。”麗莎翻動著手中的移民局文件副本。
編輯的呼吸明顯急促起來:“天啊!這將是今年最轟動的商業報道。布什政府知道他們最青睞的國防承包商老板是這麼號人物嗎?”
麗莎的嘴角揚起一抹勝利的微笑:“準備好頭版吧!我們要震動華爾街和華盛頓了。”
三天後,《華爾街日報》頭版刊登了題為《從偷渡者到億萬富翁:永仁集團掌門人不為人知的發家史》的長篇調查報道。
文章詳細描述了蘇寧如何從福建農村偷渡到洛杉磯,在臭名昭著的唐人街摸爬滾打,最終建立起橫跨亞歐非的商業帝國的傳奇經曆。
文章如同一枚核彈,在全球商業和政治圈引爆了連鎖反應。
洛杉磯,永仁中心88層。
蘇寧放下報紙,麵無表情地看著落地窗外陰沉的天空。
林世民站在辦公桌前,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
“老板,《金融時報》和《經濟學人》都要求采訪,《紐約時報》已經在準備跟進報道了,”林世民快速彙報著,“n和bbc都希望能做獨家專訪。”
“聯係麥克·羅傑斯,”蘇寧終於開口,聲音平靜得出奇,“是時候啟動‘紅鯡魚’預案了。”
林世民明顯鬆了口氣,立刻拿起電話。
麥克·羅傑斯是華盛頓最頂尖的危機公關專家,曾幫助多位政要度過醜聞風暴,收費高得驚人,但物有所值。
與此同時,全球媒體已經開始了瘋狂的挖掘競賽。
bbc的一檔調查節目找到了幾位曾在洛杉磯唐人街待過的華人,他們回憶起了年輕的蘇寧。
《南華早報》則挖出了警方檔案:1988年,蘇寧曾卷入一場黑幫械鬥,被捕後因證據不足釋放。
更令人震驚的是,1990年香港海關記錄顯示,一家名為“永仁貿易”的公司涉嫌走私電子產品,公司登記董事赫然是“艾米麗”——蘇寧如今的妻子。
這些爆料像滾雪球般越來越大。
到第四天,連美國國會都有議員公開質疑:“我們怎麼能將國家安全相關的合同交給一個有犯罪背景的商人?”
就在輿論風暴達到頂峰時,《泰晤士報》突然刊登了一篇截然不同的報道。
《從黑幫人員到慈善家:一個移民的救贖之路》。
文章主角依然是蘇寧,但角度卻大相徑庭。
文章詳細描述了1988年那場黑幫火拚的另一個版本:
當時,英國商人安德魯·卡明斯基意外卷入黑幫交火,是年輕的蘇寧冒險將他救出,自己卻身中兩槍。
康複後的卡明斯基出於感激,不僅幫蘇寧獲得了合法居留權,還資助他創辦了第一家正規公司。
“如果沒有蘇,我早就在那條暗巷裡沒命了,”現年68歲的卡明斯基在倫敦接受采訪時說,“他是我見過最勇敢、最聰明的人。從黑幫手中救出我後,他完全可以選擇拿走我的錢包和手表——那在當時值不少錢。但他沒有,他拖著受傷的身體把我送到了醫院。”
更關鍵的是,卡明斯基提供了一份香港入境事務處的官方文件副本,證明蘇寧在1988年就已通過“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獲得合法身份,並非媒體所稱的什麼“非法移民”。
蘇寧自然不可能讓艾米麗站在媒體之前,畢竟當初的婚姻移民是一種灰色交易,所以便是早就安排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這篇文章像一盆冷水,稍稍澆滅了愈演愈烈的輿論大火。
但真正扭轉局勢的,是蘇寧接下來出人意料的舉動。
2004年4月5日,n全球直播。
著名主持人拉裡·金麵對鏡頭:“今晚我們有一位特彆的嘉賓,過去一個月成為全球媒體焦點的商業巨頭——永仁集團創始人蘇寧先生。”
鏡頭轉向另一端,蘇寧罕見地穿著一件休閒款深藍色西裝,沒有領帶,整個人看起來比平時公開場合更加放鬆。
“蘇先生,讓我們直入主題,”拉裡·金推了推眼鏡,“《華爾街日報》報道您是從龍國大陸偷渡到洛杉磯的非法移民,這是真的嗎?”
蘇寧直視鏡頭,目光坦然:“是的!我年輕時確實通過非正規途徑來到洛杉磯。那是1987年,我17歲,福建老家的村子裡連電都沒通全。我聽說阿美莉卡這邊有機會,就借了錢跟著漁船偷渡過來。”
如此直接的承認讓拉裡·金都愣了一下:“您不否認這些……不太光彩的過去?”
“為什麼要否認?”蘇寧微微前傾身體,“美國不正是崇尚‘白手起家’精神的國家嗎?我從洗碗工、賭場保安做起,後來有幸遇到安德魯·卡明斯基先生這樣的貴人。是的!我做過一些灰色地帶的生意,但從未涉及毒品或人口販賣——那是我絕不允許自己觸碰的底線。”
他的聲音沉穩有力:“重要的是,永仁集團從1990年成立第一天起,就是完全合法的企業。我們每一份合同、每一筆交易都經得起最嚴格的審查。”
拉裡·金翻看筆記:“但有報道稱,您與華盛頓高層關係密切,這幫助您獲得了大量國防合同。作為一個背景複雜的公民,這是否合適?”
蘇寧露出今晚第一個微笑:“阿美莉卡本來就是一個移民國家,另外永仁贏得合同靠的是效率和性價比。五角大樓的數據顯示,我們提供的後勤服務比傳統承包商快40,成本低35。在座的哪位觀眾不願意用更少的錢獲得更好的服務呢?”
他頓了頓,語氣轉為誠懇:“我理解人們對我的背景有疑問。但美國夢不正是關於一個人能通過努力改變命運嗎?我能從唐人街的餐廳和廚房走到今天,靠的不是特權,而是無數個通宵工作的夜晚,是敢於冒險的勇氣,是珍視每一個機會的態度。”
這段采訪一經播出,輿論風向開始微妙轉變。
《時代》雜誌隨後以蘇寧為封麵,標題簡單有力:《美國夢,亞洲版》。
福克斯新聞甚至製作了一期專題節目,將蘇寧的經曆與洛克菲勒等白手起家的美國商業巨頭相提並論。
華盛頓,白宮西翼。
布什總統將一份簡報扔在桌上,看向幕僚長卡德:“輿論怎麼說?”
卡德整理著文件:“最新民調顯示,公眾對蘇寧的看法出現兩極分化。保守派認為他是移民成功的典範,自由派則質疑政府與外裔商人走得太近。”
國家安全顧問賴斯插話:“更重要的是,他確實提供了我們急需的服務。沒有永仁的物流網絡,我們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行動成本會高出數十億。”
布什轉向副總統切尼:“迪克,你怎麼看?”
切尼慢條斯理地放下咖啡杯:“喬治,在華盛頓,每個人都有過去。重要的是他現在能為我們做什麼。永仁的合同讓哈利伯頓那些老牌承包商不得不降價20,這對預算來說是好事。”
他意味深長地補充:“而且,一個‘有把柄’的商業夥伴,往往比清白無瑕的更……可靠。”
布什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突然問道:“他那個特斯拉項目進展如何?”
“出乎意料地好,”能源部長接話,“他們的電池技術比通用和豐田領先至少兩年。為此永仁集團也是已經布局十多年了,如果電動車真是未來,我們最好確保關鍵技術掌握在‘朋友’手中。”
會議結束時,布什做出了決定:“暫時保持現狀,但加強對永仁合同的監管。另外,安排我與蘇寧私下會麵——不在白宮,用我在德克薩斯的那間牧場小屋。”
“是!總統先生。”
當夜幕降臨華府,一場看似可能摧毀蘇寧商業帝國的危機,正悄然轉化為鞏固他地位的機會。
而在洛杉磯,蘇寧站在落地窗前,手中握著一份剛送到的機密文件……
中情局關於他背景調查的完整報告。
報告末尾用紅筆圈出的評語格外醒目:“主體雖有複雜背景,但目前未發現對美利益構成直接威脅。相反,其在亞太地區的情報價值不可估量。”
蘇寧嘴角微微上揚,將文件送入碎紙機。
這場風暴過後,他的地位不僅沒有削弱,反而因為公開的“汙點”而顯得更加真實可信……
在權力遊戲中,一個沒有弱點的玩家,往往是最危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