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諶的話把陸晏即將脫口而出的話堵了回去。
第一個大漢三年計劃就取得了這樣的成果。
陸晏還真想聽聽第二個大漢三年計劃究竟是什麼?
其餘人也基本跟陸晏抱著同樣的想法。
和劉諶所預想的差不多,在第一個三年計劃成果的激勵下。
很多人都對第二個三年計劃成果充滿了期待。
作為曾經宣讀了大漢第一個三年計劃的陳壽,再一次的站了出來。
在所有人的矚目下,從袖子裡又一次的掏出一張絹帛:
“奉大漢皇帝陛下旨意,宣讀大漢第二個三年計劃。”
“第二個三年計劃共分四步走。”
聽到共分四步走的時候,眾人的心中升起一片訝然。
要知道第一個三年計劃裡,開墾荒地還是通商貿易,是兩個相對獨立的事件。
其中並沒有什麼明顯的瓜葛,而興漢四年的這個第二個三年計劃,卻要分成四步走。
說明這三年的目標很有可能是同一件事情!
“第一步,將整個南蠻全都納入大漢版圖,收其中土地為國用!”
聽到這第一步,眾人心中並沒有過於詫異,因為早在興漢三年的時候,朝廷就已經派馬奉攜諸多講武堂學子開始在南疆練兵。
誰都看的明白,練兵隻是目的之一,朝廷的另一個目的就是要把沒有了孟虯的南蠻之地全都收到自己手裡。
“第二步,效仿漢中之例,推行至整個益州。”
“一應賦稅,悉數改革!”
此話一出,所有人臉上泛起一絲古怪之色。
早在奪回漢中的時候,劉諶就已經把稅賦製度改革了。
不過那一次的改革僅限於漢中,對於整個益州的法度並沒有做出任何改變。
當時人們就已經料到會有這一天,但是沒想到這一天到來的這麼突然。
儘管早就已經知道了這第二個三年計劃的內容。
樊建的臉上還是免不了的露出了一些擔憂。
當初劉諶第一次想要進行稅製改革的時候,樊建就勸說過劉諶不可操之過急。
陛下也從善如流的沒有動益州本地豪族的利益。
沒想到隻過了三年時間,陛下就再次打起了他們的主意。
這一次,樊建沒有任何理由阻攔,因為在興漢三年的時候,整個漢中的賦稅已經超過益州了。
而且漢中百姓的生活顯然要比益州百姓的強上不少。
這其中固然有朝廷政策的傾斜,但說到底還是新的賦稅製度減輕了百姓身上的負擔,同時增加了朝廷的收入。
至於這些製度在益州推行後誰會虧,那也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的。
“第三步,統計益州人口,為將來征兵做準備!”
聽到第三步,眾人頓時又發出一陣嘩然之色。
之前陛下召董闕還朝,然後帶領兵馬前往犍為等地,為的就是登記人口。
隻是這都兩年的時間過去了,卻幾乎沒有關於董闕的消息傳出來。
沒想到陛下在這裡等著呢,他是要把這件事作為整個大漢第二個三年計劃裡的重要一環去做。
不過由此也可以推斷出,董闕在犍為等地的人口登記工作應該不怎麼順利。
要不然陛下也不至於把這件事看的這麼重要。
這些人的想法不錯,董闕在犍為的消息其實劉諶這裡一直都在關注,並且董厥也時不時的將最新的進展傳回來。
而形勢也確實如同眾人估計的那樣,並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