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諶點了點頭。
這個時候開口,無非是想替後人蔭補一些功勞。
譙周的幾個兒子沒有一個出仕的。
這些年也隻是一味的在家裡鑽研經學。
平日裡倒顯不出來些什麼,這會兒臨了想給兒孫們謀點好處,也在情理之中。
劉諶心中也已經早有計較,等到譙周去世之後。
便讓譙周的一個兒子守完孝期之後,繼續入宮擔任學堂教授之職。
也算是感謝譙周這麼多年的默默付出了。
想到這裡,劉諶便開口道:
“卿有什麼話,儘管說就是了。”
然而譙周接下來的話,卻完完全全的出乎了劉諶的預料:
“臣死之後,自知無顏到地下麵對兩位先帝以及丞相。”
“臣請陛下允許臣的那幾位不肖子扶臣棺槨歸鄉,隱居治學。”
“勿使其出仕朝廷。”
“臣死後,陛下也不必給臣諡號,隻求黃土一抔足矣。”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還請陛下應了臣此事。”
聽到譙周的話,劉諶的心中頓時咯噔一下。
要是譙周獅子大開口,問劉諶索要身後哀榮,劉諶反而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可偏偏他什麼都不要,不光自己不要,連兒孫的那份也一並推掉。
他看不透譙周此舉到底是何意義。
身為朝廷司空,又有教化之功。
哪怕之前有《仇國論》這樣的錯誤,也不可能不給他上諡號。
而且不光是他,就連他的幾個兒子按照慣例也要蔭補官職的。
可是譙周不光不讓給他上諡號,連他的幾個兒子都不讓入仕為官。
劉諶一時間琢磨不透譙周的意思。
往好的方麵想,譙周認識到自己曾經的錯誤,也願意為這個錯誤付出一些代價。
可往壞的那方麵想,譙周是不是覺得自己這些年雖然把大漢折騰的還不錯。
但終究不是曹魏的對手,所以不願意讓兒子出仕,並以給自己守孝的名義回鄉避禍。
因為一旦自己扛不住,大漢再次迎來的必將是一場血雨腥風般的清洗。
當了這麼多年的皇帝,劉諶也從最開始的那個對政治不怎麼懂的小白,進化成了會換位思考的人。
後人在看那些皇帝的迷之操作的時候,當然可以侃侃而談。
可真當自己身處其中的時候,又有誰能看清這一副皮囊下到底藏著的是怎樣的一顆心呢?
劉諶沉默了,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可是看到譙周那滿是期盼的眼神後,劉諶心中微微一歎。
不管譙周到底是怎麼想的,都說明一個事實。
能讓自己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有且隻有一個,那就是大漢還不夠強大。
若是大漢強大到滅掉魏吳兩國,並且四夷賓服。
就算譙周說他要讓他的兒子們離開大漢,去海外漂泊,劉諶也隻會覺得他們是要幫自己尋訪長生不死藥。
而不是在這裡糾結一個人是否對自己忠心。
“朕明白了!”
聽到劉諶答應自己的請求,譙周的神色一陣放鬆。
片刻之後,眼神開始迷離起來,嘴裡也嘟囔著一些自己聽不懂的話。
劉諶知道,譙周要走了。
喜歡三國之季漢演義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季漢演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