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國家的自然資源,又怎麼能夠讓百姓亂采濫伐,所以必須有一個管理機關,礦監和稅監雖然主要是管銀礦的,但是沾了一個礦字,王鼎也就先廢物利用起來。
另外張寀老太監原來就是月港的稅監,現在跟著夏王身邊伺候,王鼎也就讓他主管礦監稅監這一攤事情。
大明礦監們都是些鼻子很靈,很識時務的家夥,在王鼎回到北京以後,都積極主動向張寀靠攏,將萬曆皇帝擔著罵名收回來的銀子,一箱一箱送往夏王府!
這些銀子大大彌補了,王鼎因為連年戰爭而導致的財政缺口。
現在王鼎實際控製區,對於這些礦監稅監管理已經很嚴格了,現在主要任務是看著地方豪強不能私自挖礦,王鼎已經命令立法局,正在製定針對礦產資源開采的稅收,不管開什麼礦都必須審批上稅。
王鼎控製區以外大明地區,基本還是保持原狀,但是由於萬曆皇帝現在聖旨出不了紫禁城,所以其實現在這些各地礦監稅監除了收取礦業稅,王鼎還讓他們開始收取商業稅。
但是現在大明大部分礦場,紡織工坊,商店糧店實際都掌握在當地世家大族手中,不管是誰想讓他們交稅,他們都很不情願。
作為江南世家大族的代表的沈一貫沈鯉等人,正在謀求徹底廢除礦監稅監。
等到內閣三人來到會議室,王鼎已經坐在主位等著了,老太監張寀則是站在門外迎接。
待三人落座,王鼎主動開口說:“路上月茹跟你們說了煤礦的事情吧?”
沈一貫沉吟說:“所有礦主全部抓捕是不是範圍太大了?”沈鯉兩人連忙附和。
王鼎說:“現在隻是怕首惡跑了,所以才先將他們先控製起來,日後再慢慢甄彆,不算抓捕!隻是西山煤礦組織萬人對抗朝廷,此等風氣絕不可助長,而且按照王朝說來,此事其中頗多蹊蹺,不知三位閣老有什麼看法。”
張月茹就將王朝的話跟三個人說了,三人都是低頭沉思。沈一貫看看兩人,無奈對王鼎說:“王爺可是覺得此事有人指使?”
“暫時還沒有證據,不過一次萬人規模的民變,背後怎麼可能無人組織,任何時候都不可輕視,所以我建議暫時先把所有為首之人看押起來,煤礦全部暫時軍管吧!閣老以為如何?”王鼎看著三人說。
沈一貫沉吟一下,王鼎也沒有說直接把煤礦方麵為首的人都殺了,隻是要先關押起來審查,倒也問題不大,又看看沈鯉和朱賡,兩人都輕輕頷首,於是說:“此事那就按照王爺意思處理吧!”
王鼎輕輕舒了一口氣,然後又裝作輕描淡寫對三人說:“這次找三位閣老過來,還有一件事情,鐘金可敦在烏蘭察布偶遇小挫,我這幾天要帶人過去支援可敦,京中之事全部拜托三位閣老了!”
“可敦部隊損失如何?”沈一貫一皺眉問道,沈鯉和朱賡也一起看著王鼎。
“部隊損失不大,隻是可敦年紀大了,不小心落馬摔了一下。所以我過去看看。”王鼎平淡的說。
“那就好,不過王爺最好儘快回來,現在我正在籌備下個月的會試,到時候恐怕需要王爺主持大局。”沈一貫說。
王鼎這才想起來這件大事,這是他入主北京之後第一次會試,王鼎特意跟沈一貫說要親自主持這次會試。
任何時代學生老師關係都算是官場關係網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新進士隻要是參加這次會試考中了,就算是和王鼎綁在一起了,日後如果王鼎失勢,他們也就基本廢了,所以他們算是王鼎除了陳潔學校係統以外的另一批可以信任的人手,
王鼎現在手中乾部嚴重不足,大量控製區使用的還是原來的大明官員。陳潔學校係統的孩子們還小,撐不起場麵,所以王鼎迫切需要一批忠於自己的官員充實地方,製衡那些老的官員。
王鼎想了想說:“我儘量早點回來,不過如果我沒有回來,可以請陳潔校長主持會試。”
“陳校長是個女人,恐怕……會引起考生反感啊。”沈一貫猶豫的說。
王鼎也知道這個問題想了想說:“我儘量回來!”
送走沈一貫等人,王鼎又把司禮監胡太監和秘書處張月茹李樂怡等人都叫了過來,交代離開之後,要更加認真審查內閣文件,如果實在拿不準,一律擱置等他回來。
李樂怡等王鼎交代完了,這才有機會和王鼎彙報南直隸的事情:“爺爺前兩天送信過來說,由於南直隸實行了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納糧,百姓負擔大大減輕,直隸今年的稅收可能比去年增加三成,而且王爺開了鬆江為對外口岸,船稅今年有可能可以達到七八十萬兩。
但是由於種桑樹更賺錢,現在南直隸幾乎沒有土地種植稻米。但是王爺去倭國前希望爺爺引導南直隸百姓種植稻米,因為南直隸米價比較低,現在成果不大。”
王鼎知道這是小冰河時期,保證糧食生產是第一要務,湖廣這些糧食產地,現在還不完全在王鼎控製範圍內,所以在遠征倭國之前要求李哲言保證糧食供應,不過現在王鼎有了倭國和南洋等地的稻米。反而沒有那麼迫切要求南直隸“改桑為稻”了。
於是對李樂怡說:“告訴李巡撫不要急,慢慢來,著重引導,儘量不要強求!”
安排好京中事情,王鼎下令從北京部隊中抽調了一百門120迫擊炮,四十門100毫米榴彈炮,又抽調了20名無人偵察機操作手,四十架默罕默德製造的無人偵察機,兩千裝備ak的親兵,由王鼎親自帶著前往大同。
現在生產出來的燧發槍主要供應了海外部隊,北京十萬部隊中隻有三萬多人裝備了燧發槍,其餘部隊還是裝備火繩槍和冷兵器,王鼎把他們全部留給張富貴鎮壓新北京城。
實際上當一百輛軍用卡車,一排長龍,帶著接近三千人從北京出發的時候,整個北京城的老百姓都在城牆上睜大了眼睛。
喜歡殖民大明請大家收藏:()殖民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