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廳、人社廳、科技廳幾個副廳長層級之間,私下頻繁接觸。
“你們說這李一凡現在是副省級,但誰都知道他這幾年一直乾的是‘副省長乾的事’。”
“他不是一把手,卻直接架構製度,不通過我們廳局體係,憑什麼?”
“現在連中財辦都給他製度開綠燈,那以後我們在省裡還用不要存在感了?”
“你們注意沒有?他所有改革動作,文件都繞過我們這些廳——隻送書記、送組織部、送發改委。”
這種情緒在幾天之內,在省府係統中迅速蔓延,形成了一個看不見的抵抗氣場——
不表麵反對,但凡涉及星城市相關政策配套,不主動、不配合、不落地。
甚至連幾個重要專項資金申請表,也被“延遲審核”、“流程退回”,理由是:
“格式需調整,評估未充分。”
李一凡在市委會議上接到報告時,麵無表情。
常務副市長方卓咬牙切齒:“書記,他們這是在陽奉陰違,用流程做武器。”
組織部長何國慶則更警惕:“這不像隻是個彆人,是一批廳局之間形成了共識。”
“他們想用體製惰性,逼我們主動退讓。”
李一凡掃了他們一眼,平靜說:
“不用動怒。”
“他們不想配合,那我們就把配合機製製度化。”
“立刻啟動星城市‘省級製度對接響應機製’,隻要兩周內無明確反饋意見的,我們自動視為認可,直接執行,並同步報備省委辦公廳。”
方卓一驚:“這相當於把默認沉默當成行政授權?”
李一凡點頭:“體製有空窗,改革就要填上。”
“他們不是不配合,是不想負責,那就由我來負責。”
“你們記住,我們不是要打贏一場仗,是要讓這場改革有自我運行能力。”
……
而此時,趙建國也在省委小範圍會上釋放出一次微妙信號。
“改革歸改革,但乾部不能被架空。”
“我們要確保每一級廳局、每一位廳官,在改革中都有參與感和存在感。”
這句話在官場語境裡是標準的“係統穩定性調節信號”。
翻譯過來就是:
“李一凡可以繼續推進,但不要讓省裡其他係統失衡。”
……
半夜,李一凡站在市委頂樓,看著星城夜色中那條通往未來科技港的大道,喃喃自語:
“改革最難的不是設計,而是——能不能讓舊係統自己認同它會被替代。”
“而我,是那個親手把它推進去的人。”
喜歡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