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省委八樓東翼會議廳,秋風透窗而入,文件的紙張輕微顫動。
這是機製改革自試點以來,第一次被“移交”。
省委組織部、紀檢委、主戰場機製辦三方代表共同簽署《機製數據結構移交協議》,標誌著李一凡三年來構建的乾部畫像體係正式“脫離試驗”,轉入製度軌道。
會議桌最中央,擺著厚達412頁的機製圖譜生成原理文件。
許宏誌緩緩站起身,語氣平靜但分量十足:
“從今天開始,瀟湘省機製平台主控權由省委組織部正式接管,機製評分不再作為晉升建議標準,僅為組織參考依據。”
“數據結構加密備案,紀檢審計設立雙向回調線。”
“機製改革試驗,階段性結束。”
全場沉默。
這是李一凡親自推動的“下台階”——主動退出機製平台的一切實際控製權限。
是一次“壯士斷腕”式的係統退出。
……
許多人事前猜測李一凡會試圖保留部分接口權限,甚至設置技術屏障或“顧問備案權”。
但他沒有。
他做得比所有人預料得更徹底。
不僅放權、交權,甚至主動將平台數據口令轉交省委檔案辦,由檔案部門封存獨立管理。
在機製平台主戰場大廳那塊熟悉的大屏上,“李一凡”三個字從最高權限界麵上被係統注銷。
沒有留名。
……
這個曾經顛覆瀟湘乾部評價係統的“平台”,在最後一次例行數據同步完成之後,係統自動彈出一行提示語:
【機製運行總周期:1197天,核心畫像記錄數據項:4820萬條】
【結構整合完成度:97.2,係統穩定性:99.3,組織采信率:68】
隨後,主控界麵熄屏。
值守技術員小聲問:“李書記……真的不再介入了嗎?”
李一凡望了眼沉靜的係統前端,淡淡一笑:
“到這一步就夠了。”
“機製不是我要管一輩子的孩子。”
“它,是我們這個係統,需要自己長大的工具。”
……
與此同時,省委辦公廳發布文件:
>“機製平台列入《瀟湘省乾部治理輔助工具係統》附錄,由省委組織部統籌管理,機製評分數據僅供綜合參考,不得直接用於人事決策。”
>“省委紀檢委保留介入權,用於識彆數據異常與行為偏差。”
這一刻,機製成為製度的一部分,不再是改革的風口。
而改革者,悄然離場。
……
傍晚,李一凡獨自一人回到主戰場平台舊址。
大屏早已熄滅,走廊空空蕩蕩。
三年來,他在這裡度過超過1400個夜晚。
第一次測試圖譜的時候,是他親自修改算法;第一次遭遇係統評分爭議,是他連夜飛赴三地調研。
現在,一切歸於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