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下旬,衡洲的冬天來得比往年早些。
寒潮還沒全麵下沉,但官場上這股“冷風”,已經凍得不少人瑟瑟發抖。
乾部輪崗第一批試點名單已經貼在市委組織部公告欄上,張榜的不隻是名字,還有背後代表的信號:平衡打破、壁壘開始鬆動、慣性開始逆轉。
這一次,名單中沒有市裡一把手,但副職層級換了11人,區縣輪崗16人,鎮街輪崗29人,其中三人來自副鄉長晉升副科——全市震動。
最刺眼的是兩條備注:
“部分崗位屬結構性替補調整,含組織評估建議項”;
“崗位輪換試行期三個月,三季度考評作為後續晉升參考依據。”
這不是溫和的鼓勵,這是一記精準的製度通牒:你的崗位,不再由某個書記決定,而是組織係統要乾預了。
組織部內,人心動蕩。
一名副部長在會議室裡冷笑:“看著像製度,實則上麵有人頂著才敢搞。”
另一名辦公室主任則低聲勸解:“算了吧,這批人名單上來,省委也點過了,後麵還有督查組要來,你真想站隊?”
“站什麼隊?我就看看他能撐多久。”
但等到周一例會上,何江林的一句話徹底掐滅了這些“看熱鬨”的心思。
“乾部輪崗第二批將從組織係統內部開始。”
這就是打進自己窩裡了。
衡洲市委組織部內部,很多人從未想過,改製之刀會先落在“刀把子”自己頭上。
副部長吳海光麵色鐵青。他才五十出頭,本是上一任組織部長孫啟林一手提拔,如今一夜之間,崗位風險被打了“預警”標簽。
更可氣的是,三名原組織係統中層骨乾,被直接調去新設的“乾部調配專班”,對口單位直接隸屬何江林親自簽署的“內部任務小組”。
這代表著什麼?
——代表原有組織係統已經分流,權力從條線向“專班化”重構,舊派徹底失控。
吳海光怒氣壓不住,找上王瑞山書記:“王書記,這麼搞人心亂,組織係統亂了,市委的工作還能推進?”
王瑞山皺眉沉思,良久才緩緩開口:
“我也沒想到他動手這麼快。”
“但他背後是李一凡,是趙書記也點了頭的,我們不能再明著抗。”
吳海光一震:“連趙書記都……”
王瑞山點了點頭:“你隻看到衡洲,其實整盤棋,早已經下到全省去了。”
與此同時,瀟湘省委八樓,政研室內。
趙建國坐在靠窗的藤椅上,手裡拿著一份乾部調整方案彙總材料。
文件上是四個字標題:
“製度複製計劃”
副省長陳鬆年正在彙報:“目前衡洲已經完成第一輪乾部結構性調整,第二輪重點開始針對組織係統本體。我們建議在嶽西、江陵等兩個市同步鋪開‘組織優化結構’專項試點。”
趙建國輕輕點頭,嘴角卻帶著一絲譏諷意味:
“他們動得慢,是怕。”
“可誰都知道,乾部問題,是體製病根。”
“李一凡替我拔了第一針,不能讓他孤軍作戰。”
陳鬆年應聲:“我們是否要召開一次專項部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