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洲市青南縣,政府大樓會議室裡燈火通明,一張“項目責任分布表”正掛在投影屏幕上。
表格裡,排列著十餘個項目,每個項目後都標注著“責任領導”“具體推進人”“評估周期”——一應俱全,井然有序。
但如果仔細對照,就會發現:
?排名第一的“清河產業園”,去年至今尚未完成拆遷;
?第二項“南湖引水工程”,尚在圖紙設計階段;
?而所謂“責任領導”,則大多是掛名,不參與實操。
典型的“資料工程”。
形式上雷厲風行,實際中寸步未行。
青南縣委書記在彙報中語氣鏗鏘:“我們嚴格按照省委要求落實每一項製度安排,乾部全部責任到人。”
話音剛落,他手機屏幕一亮——收到市委通知,省委專項組即將突訪。
他臉色當即變了。
與此同時,省委製度推進專項組第七小組已經悄然抵達嶽西市石口鎮。
這支小組由製度推進辦、組織部和紀檢委三方聯合組成,成員配比上刻意避開了“原屬地”乾部,確保完全中立。
帶隊的是趙斌直接派出的秘書——賀一舟,32歲,此前曾長期參與李一凡主導的星城市製度試點。
他一到鎮政府,沒有打招呼,沒有走訪台賬,第一站——直奔項目工地。
“請出示石口鎮乾部推進‘綠芯產業配套帶’項目的責任人簽名、會議紀要、撥款記錄。”
鎮書記頓時語塞。
最終,在施工現場發現的隻是幾堆沙土,幾排圍欄,連臨建工棚都未搭好。
專項組當即定性:“項目虛掛。”
三天內,專項組共核查18個基層單位。
其中,存在嚴重“掛項目、假推進”現象的縣級單位達6個,區級單位11個。
李一凡在第一份彙總報告上簽下批示:
“改革不養裝樣子的乾部。”
“不是看誰會做ppt,而是看誰能把磚頭落地。”
隨後,省委製度推進辦聯合組織部下發通知:
《關於開展假改革、假項目、假責任人專項清理行動的通知》
要求各地自行排查並上報“虛假推進”乾部名單,未報即查,查實即問責。
江陵市下轄的寧水縣組織部收到通知後,書記第一時間召集班子成員。
“這是省委要動真格的信號。”
“寧水問題不少,尤其是那個‘綠色數字小鎮’,批了兩年,連規劃都還沒確定。”
組織部長低聲道:“那個項目的掛名推進人,是市裡點過名要‘重點培養’的陳副鎮長。”
書記當機立斷:
“取消掛名,把項目凍結。”
“並將相關責任人調離崗位,暫緩一切評優評先。”
“這不是處分,是自救。”
李一凡在星城市產業調度會上,提出一個新概念:
“假改革,是乾部體係的慢性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