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決定對原先的副縣長推薦人選做一次全麵調整。”
這句話,是昌州市委書記在組織部專題會上說出的第一句話。
他一反往日對乾部提拔名單“拍板定調”的風格,親自點了三位正在一線帶項目、敢衝刺、扛得住指標的年輕乾部,全部進入副縣長候選名單。
其中兩人來自產業園區管委會,另一個甚至是鎮黨委副書記,原本按資曆連“摸門檻”的資格都沒有。
組織部長當場遲疑:“書記,這三人都沒有正式‘上過廳麵’,程序上會不會……不穩?”
書記卻一擺手:
“穩不穩,不是我們說的,是省委說的。”
“彆忘了,專項組還沒撤。”
這句話,像一盆涼水潑下來,澆滅了整個市委組織係統多年延續下來的“套娃提拔套路”。
—
嶽西市也開始調整。
一封市委書記簽字的“乾部輪崗通知”,被張貼在市政府公告欄上:
“對不適應重點項目推進的乾部進行輪崗安排,調離實際業務口,原則上半年內不得申報提拔。”
首批被輪崗的五人中,兩人是原組織推薦人選,一人是市政協掛職乾部,另外兩個則是長期被稱為“老資格”的行政口常務副職。
外界看熱鬨,體製內卻心知肚明——這不是簡單的職務調整,是風向的標誌。
星城市乾部培訓學院,迎來了一批特殊的“旁聽學員”。
他們並非新任處級,而是來自全省各地、市委組織部推薦、在省重點項目掛職的一線乾部。
此次培訓班主題明確,隻有一句話:
“乾部任用製度調整後的實踐培訓。”
趙斌親自授課,李一凡沒有露麵,但課程大綱上印著他的簽名批示:
“組織不能繼續為舊方式埋單。”
“乾部體係需要一次集體更新。”
這些乾部被帶到星城市規劃館、項目一線、中微公司配套區、京東方智能車間實地參訪。
有些人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核心項目,臉上寫滿驚訝。
其中一位來自南楚市的年輕副縣長,在參觀完中微配套工藝平台後,忍不住感歎:
“以前我們說乾項目,其實根本不知道項目是什麼。”
“現在知道了,項目不是材料,是責任。”
省委辦公廳根據專項組的反饋信息,再次下發了一份內部參閱件:
《乾部提拔與實戰表現聯動情況彙總分析第一階段)》
其中一條結論引發極大關注:
“全省乾部中,參與省級重點項目者,其在2024年後被提拔比例為常規乾部的2.4倍。”
也就是說,這一次,省委是玩真的。
誰真乾事,誰就真能上。
—
李一凡此時並沒有急著追究落後的地市,而是開始謀劃更長遠的布局。
他在市委書記辦公室召集核心智囊會議。
趙斌、林曉峰、組織部副部長劉明遠、產投負責人趙維康悉數到場。
李一凡拿出一張圖紙,是一張並不起眼的“全省重點產業分布與乾部來源交叉表”。
他輕聲說出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