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這個項目……我可以頂上。”
在星城市“數字政務試點區”推進會上,嶽麓區委副書記唐啟帆主動請纓,站起來對著市委分管常委發出申請。
這是個罕見場麵。
過去,乾部求穩如常——能不攤事儘量不攤,能觀望就絕不靠前。
可這次,唐啟帆一句“頂上”,後排座位頓時鴉雀無聲。
沒人想到,他一個基層出身、資曆尚淺的區級副職,會敢於挑戰一個市級重點項目。
但他接著說:
“我們區雖然資源有限,但過去在征拆、平台配合上,連續三個季度拿過項目協調第一。”
“隻要組織信任,我一定保進度、保節點。”
會後,趙斌找到李一凡:
“書記,這風,真的變了。”
“現在是乾部在搶活乾。”
李一凡望著材料,沒吭聲,隻淡淡說了一句:
“搶事不是壞事。”
“但我們要知道,他們圖的是什麼。”
—
“結果導向型提拔機製”,在這個節點被正式提出。
由省委製度推進辦牽頭起草,李一凡作為草案核心設計人,提出五項調整:
一、取消彙報加分機製
不再以彙報材料、展示型活動計入考核得分,僅保留實地督導結果。
二、提拔依據“項目完成度”
乾部提拔前,必須完成一個以上“責任項目”,完成率不得低於90。
三、“結果不達標”,一票否決
無論口碑、人際、資曆,若項目節點連續兩次延誤,取消提拔資格兩年。
四、“脫身機製”
乾部可在承擔項目滿6個月後,主動申請退出責任崗位,組織部根據績效決定是否予以保留。
五、“快速晉升試點”
對於連續完成三個以上重點項目者,可申請“提級備案”,不受原任職年限限製。
趙斌評價這一機製:“把能者上、庸者讓,寫進製度。”
—
衡洲市委率先推行“結果型乾部試驗班”。
試驗班招募了9名正處以下實乾乾部,直接下放至產業區、高新園、數字政務平台三大攻堅口。
市委組織部定期派出專項組評估其推進情況,明確:
“任務完成就是進身階梯,做不出就原地踏步,甚至調離。”
半年來,已有3人因節點未達標被撤換,也有兩人被破格提名為副縣級後備乾部。
—
這股風,迅速刮向全省。
——乾部爭項目,變成了爭“政績通道”。
——項目組內會議從“彙報形式”變成“進度通報”。
——平台公司也從“跑協調”變為“盯節點”。
但與此同時,副作用也悄然浮現。
某地市被曝出個彆乾部為爭取責任項目,私下“打關係”、套近路,甚至出現“項目指標倒掛”現象——項目未落地,責任先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