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城市委常委會議室,夜色漸深,但會議還在持續。
投影屏上滾動著一行行數據,從“製度適配率”到“乾部執行等級”,從“商戶退出平台綁定比例”到“本地訂單履約率變化趨勢”,一條條清晰展現出製度落地後的連鎖反應。
梁國濤率先發言:“書記,自製度擴區以來,星城市作為全省母本試點城市,目前被抽調協助其他城市製度推進的乾部人數已超過46人,涉及發改、商務、政務、市場監管四個係統。很多條線已經出現人員緊張的情況。”
李一凡點了點頭,看向組織部長何國慶:“人跟得上嗎?”
“我們已經梳理了一份‘製度適配型乾部人選庫’,共計327人,全部來自近兩年參與星城市政務治理、數據平台、平台治理條線的實際骨乾乾部,其中73人具備跨地市執行能力。”何國慶打開一份文件,“我們建議將其中首批41人,作為‘跨市製度推進乾部’統一派駐全省試點城市。”
“全額調動?還是保留星城市身份?”
“建議以借調製執行,同時設立‘執行力考評機製’,凡是在派駐地三個月內推進完成落地指標的,直接列為下一輪提拔重點對象。”
“好。”李一凡點頭,“這就不是簡單的乾部調度,是在搭一套‘製度型政務乾部結構’。”
“這套結構,一定要和原有的地方係統錯開,不能變成地方舊人掌握新製度。”
“誰是真執行,誰是真搪塞——到時候製度會給我們答案。”
——
與此同時,瀟湘省委組織部啟動全省層級的“乾部執行力專項抽查機製”。
第一輪名單中,楚中、邵元、榮川三地的分管副市長、商務局長、市場監管局長悉數被列入“適配能力重點觀測名單”。
其中楚中市的商務局局長,被現場抽查發現仍使用平台提供的“模板合同”進行商戶談判,未執行星城市合同模板、未上報退出條款,直接被通報。
第二天一早,該局長即被免職處理,調任市糧食儲備管理中心副主任,實為閒職。
而接替他的人,正是來自星城市市場監管局、此前在東城區推進“商戶信用中台”上線的技術型副處級乾部——林知行。
他的到任,不僅是乾部流動,更是製度力量的實際下沉。
——
瀟湘省委常委會議中,李一凡站在主桌彙報階段性成果。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0市啟動平台治理試點,8市完成初步製度對接,7市建立商戶信用數據模塊,5市設立本地騎手社保政策配套方案。”
“製度不是抽象的治理手段,而是通過平台這一切口,把乾部執行力和民生場景連接起來。乾部要能從合同條款中看到政治能力,從履約率變化中讀出組織動向。”
他的彙報,引來省長李尚民頻頻點頭。
趙建國則直接作出批示:
“省委組織部、省委政研室應協同平台治理執行小組,在半年內完成‘製度適配型乾部結構’建議方案,試行‘製度乾部專項通道’,探索乾部治理能力現代化路徑。”
這句話,意味深長。
製度不僅重塑平台格局,還要重塑乾部成長通道。
這是一場更深層次的權力再分配。
——
而在星城市,李一凡的另一張牌,也正在靜靜鋪陳。
市政務辦與凡星投資已聯合籌建“新型平台經濟研究中心”,由中南大學經濟學院、星城市大數據局、凡星風控模型實驗室三方共建,著手將平台治理、商戶數據信用、騎手社保模型固化為“數字規則白皮書”。
這份白皮書,將成為未來平台企業入駐瀟湘,乃至全國其他城市的參考標準。
同時,市委組織部還設立“製度實踐鍛煉基地”,凡是在此參與平台治理三個月以上的乾部,自動獲得“政務結構適配能力認證”,作為今後提拔任用的重要參考。
換句話說,李一凡正在為“製度型政務乾部”鋪設標準。
不再隻是開會講話、寫材料、跑項目的人才能提拔,而是能真正在治理結構中動起來、跑起來的人,才能上得去。
——
五月初,瀟湘省委辦公廳發布一份簡報,其中一段格外引人注目:
“平台治理不僅是一次市場調控改革,更是乾部治理思維的重構。製度搭得住,乾部跟得上,城市才能跑得快。”
這句話,與李一凡前不久的一次閉門講話如出一轍:
“乾部跑得快,企業才能跑得快;企業跑得快,產業才能跑得快;產業跑得快,城市就能快一步進化。”
這是李一凡的“新城市邏輯”。
在他心中,平台經濟不過是切口,乾部結構才是真正的主戰場。
——
而在更遠處,鄰省豫南已經派出調研組,悄然進入星城市,試圖了解平台治理製度的適配與執行路徑。
調研組臨走前,隻留下了一句總結:
“瀟湘,不隻是試點,而是已經變成樣板。”
李一凡看著這份調研總結,隻是淡淡一笑。
他知道,下一場戰鬥,不會隻在瀟湘。
但在此之前,他還要再做一件事——打通平台、產業與財政之間的利益路徑,讓這套製度真正“養得活城市”。
喜歡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