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日,瀟湘省紀委第五執紀監督室副主任周忠明,率調研小組秘密抵達星城市。
這次行動沒有對外公布,也未提前向星城市紀委係統發出配合函,所有調查任務直接交由省紀委駐地與市屬金融係統、招商平台“一對一”開展。
“不是巡查,不是督導,是專項核查。”
這是張國威親自簽批的內部通知,上麵還附著“省委一位副省長提請線索移交”的字樣。
雖然沒有點名,但所有人心知肚明,這位副省長,正是唐誌衡。
而他們的目標,鎖定在一個看似普通卻高度敏感的“星彙科技孵化基金”項目上——
這個項目,是三年前星城市啟動“政企共建創新產業基金”試點時的樣板,由市屬平台“星城市高新產業集團”與凡星資本旗下子基金共同出資設立,投向數字安全與邊緣算力領域。
表麵看起來流程合規、資金透明,但在唐誌衡的操作下,正被包裝為——
“凡星資本實際主導基金方向,借製度改革試點,變相嵌入政務平台決策流程。”
省紀委突擊調取合同文本、審批流程、項目評分記錄與招投標材料,甚至對接觸過該基金項目的幾位星城市乾部展開背景訪談,營造出“全鏈調查”“深度核查”的高壓態勢。
風聲,一夜間就傳遍星城市各政務板塊。
星城市金融辦主任李劍峰當晚即請示:“書記,需不需要我們協調配合?省紀委好像繞開了我們。”
李一凡語氣平靜:“不需要。讓他們查。”
“我要你啟動‘對等信息反饋機製’,凡是省紀委提走的材料,你備份一份,同步提交市紀委歸檔,所有問題、疑問、文字記錄都由星城市公開存底。”
“讓他們知道,不是隻有他們能審,我們也能看。”
“誰怕陽光,誰心虛。”
與此同時,市委常委會擴大會如期召開。
會上,李一凡首次提出“市屬平台全麵公開政務合作資本路徑”的製度化建議,宣布將於本月中旬舉辦“政府資本公開說明會”,邀請社會代表、媒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同旁聽——
這在瀟湘省內尚屬首次。
市政府副秘書長趙斌當場表態支持,工信局、財政局、金融辦三線立即啟動梳理材料,意圖在對方完成“突襲式定性”之前,反向構建“製度性脫敏”的完整鏈條。
當晚,趙建國在省委辦公廳內收到一份市紀委的簡報,內容為:
“李一凡書記已提出‘以製度方式回應政治質疑’,並主動協調相關市屬平台配合省委專項工作。當前暫無明顯違規苗頭。”
趙建國隻說了四個字:
“穩住節奏。”
但與此同時,唐誌衡並未放棄。
他私下召見了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羅承飛,語氣沉穩:
“紀委查的是賬,宣傳要引導的是方向。”
“你們安排一組深度文章,題目彆太硬,但要有分量,方向是‘地方改革要以製度合規為邊界’,字裡行間讓人明白,改革不是誰想怎麼改就怎麼改。”
羅承飛遲疑:“這樣會不會被書記誤解為……”
“你不是給書記寫的,你是寫給組織部、寫給外省來觀摩的人看的。”
“你彆怕,我扛。”
兩天後,《瀟湘觀察》半月評論刊發深度文章:
《邊界之外:改革的尺度與方向》
通篇未提李一凡名字,但數次提到“有些城市”“有些人”過度強調製度創新,卻忽視組織係統合規性;更點出“資本如水,製度如堤,堤破水潰,後患無窮”。
文風犀利,配圖甚至選用了“洪水衝破堤壩”的象征畫麵,一石激起千層浪。
當夜,王誌明拍案而起:“這就是放風試水,唐誌衡這是要把你定性為‘過度改革的反麵教材’!”
李一凡不動聲色,隻抬頭看了看天色:“越是水漲的時候,越要給人看見堤壩。”
“告訴市委宣傳部,我們寫一篇回應,不反駁、不爭論,隻講製度流程、講公開執行、講參與主體。”
“讓他們知道,我們不靠文章說話,我們靠文件說話。”
第三天,《星城政務》官網發布萬字答疑稿:《政務平台資本參與機製細則與實踐》,全程披露基金設立、項目遴選、資金分配、公示流程等十七項製度操作細節,全文不帶情緒,卻滴水不漏。
媒體圈裡,有人私下感慨:
“這不是回應,這是‘製度原教旨主義’反殺。”
而張國威在省紀委值班室收到這份通報材料時,眉頭輕輕皺了一下,隨即冷笑:
“反應夠快。”
“不過,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當天夜裡,唐誌衡在秘書彙報完星城“全鏈條應對”之後,緩緩起身,在窗前站了許久。
“李一凡,你既然敢亮劍,那我就讓你,接下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