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凡擺擺手:“不澄清。”
“你永遠叫不醒一個假裝在看的‘旁觀者’,更沒必要說服一個‘非信不可’的政敵。”
“我說的不是唐誌衡,我說的是——那些從不相信地方能搞製度改革的係統性懷疑者。”
“他們不信的,不是我們,是中國這塊土地能不能搞出自己的治理樣本。”
王誌明沉默了。
—
8月19日,大夏上層調研組抵達瀟湘。
第一站,不是省政府,而是——星城市行政服務中心。
帶隊的是高新司司長趙瑞坤,四十七歲,技術出身、風評嚴謹,副部級實職;同行的是大夏財經委員會副主任陳國梁,正部級,政壇公認的“理論務實雙重型”官員。
兩人一到,便婉拒了星城市委組織的任何迎接儀式,隻由李一凡簡短介紹日程,其餘全部由調研組自行走訪、抽檢、座談。
第一天,他們走訪了三個點:
1.星城市政企合作服務大廳;
2.星城市製度試點展示平台;
3.星城市紀委數據監察中心。
每一站都沒有安排“宣傳解說”,而是開放“隨時抽人提問”機製。
第二天,他們在未提前通告的情況下,突訪了兩家企業:
?凡星資本所投的一家智能製造公司;
?一家由星城市發改委直接孵化的國有控股孵化平台。
第三天,調研組選擇了沉默。他們沒說好,也沒說不好,隻在最後一場內部會議上,陳國梁說了這樣一句話:
“星城市有些做法,不成熟、不完美、不統一,但有一個優點:真實。”
“而真實,是製度試點最稀缺的資源。”
—
當天傍晚,李一凡在市委書記辦公室接到了趙建國親自打來的電話。
“大夏種央調研組已經離開,他們沒有留下報告,但我看得出來,他們看得還算滿意。”
“種組部今晚有個內部通報會,趙瑞坤和陳國梁都得參加。”
“你放心,他們知道你做了什麼。”
李一凡簡短回道:“謝謝趙書記信任。”
趙建國笑道:“不信你,我信誰?”
“你接下來要做的,不是等反饋,而是寫報告。”
“寫一份不是給省裡看的,是給中央看的製度樣本建議書。”
“星城市不是樣本,是起點。你的改革,從現在才真正開始。”
—
這句話,如千鈞重錘,落在李一凡心頭。
他知道,這場調研不是終點,而是一次全國棋局中,真正屬於他的第一次“開局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