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夜,瀟湘省委大院。
二號樓的燈亮著,直到深夜。
外界無人知曉,樓內此刻正進行一場僅限五人的閉門會議。與會人員包括省委書記趙建國、省委組織部部長許宏誌、省發改委主任張廷山、省政府副秘書長周立德,以及——瀟湘省製度改革研究小組聯絡秘書。
這是一場既不設會議記錄,也未通過常委會流程的深度談話。文件名叫“內部製度溝通協調會”,但實質意義遠超一場普通通氣。
趙建國坐在最中間,依舊是一身深灰色中山裝,眉眼肅然,落座良久才緩緩開口:
“星城市製度試點這場仗,打到現在,各方算是沉了。”
“外部壓力未除,但目前風頭過去。我們不能再打消耗戰了。”
“要做的,是聚攏力量,布好下一盤更大的棋。”
眾人肅然。
他抬頭看向許宏誌:“宏誌,組織係統目前關於李一凡同誌的下一步安排,內部有無異議?”
許宏誌頓了頓,開口道:
“原先的確有部分意見認為,星城市改革推進過快、形象過強、媒體曝光度過高,可能存在組織風險。”
“但大夏上層調研組肯定改革內容、內部報告未提質疑、財政部新一輪製度預算傾斜文件也沒有回避星城市模式。”
“現在,內部共識已經基本統一——他是一位具備製度輸出能力的乾部,適合進入更高層級帶動更廣泛的改革協同。”
趙建國點頭,又轉向張廷山。
“廷山,你掌的是發改係統,最先接觸製度,也最懂製度有沒有根基。”
“你怎麼看?他是不是時候脫離星城市這片舞台了?”
張廷山思索片刻,答道:
“書記,站在製度推進的角度,我認為是時候了。”
“星城市階段性改革已初步完成,政企合作平台、乾部組織信用機製、資金透明係統三條主線已建成閉環。”
“接下來再留他,隻會將改革等同於個人,反倒不利於製度自循環。”
“而若調至更高層級,在全省複製機製、打通改革評估通道,反而能讓製度從‘地方事件’上升為‘係統模型’。”
“而李一凡,也的確具備主導這種‘從模型到係統’的能力。”
趙建國微微點頭,沒說話。
他轉向周立德:“立德,製度移植性評估能做嗎?組織部、財政廳、紀委這三家願意同步嗎?”
周立德答得簡潔:“隻要省委一句話,三家立刻聯動。”
“關鍵是,機製落地之後,誰來負責現場協調。”
趙建國緩緩道:
“我準備設立一個‘省委製度治理轉化辦公室’,屬副省級機構,掛在省政研室與省委改革辦聯合主導之下。”
“初步安排李一凡負責製度成果總結、機製標準化製定、區域性移植評估。”
“這個崗位不上常委,也不分管財政,但實際握有製度模型話語權。是退,也是進。”
“看起來是從星城市調離,實則是將製度從‘一城之策’,升格為‘全省之策’。”
“而組織係統也好有說法——不是給他升,而是給他任務。”
幾人聞言,麵麵相覷。
許宏誌皺眉:“書記,這樣安排雖好,但會不會被外界解讀為‘削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