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省委大院,9月22日上午九點整。
省委常委會議室內,氣氛肅然。
本次會議主題明確:“研究星城市製度改革試點階段性成果,評估是否擴大試點範圍”。
乍聽是製度事務,實則是一場政治定調:是繼續推進“星模式”在全省複製,還是以“穩健推進”為名,實質性削減其影響力。
趙建國坐在主位,手中拿著一份報告。那是李一凡日前遞交的《星城市製度試點成效及擴圍建議》,封麵厚重,內容詳實,但在場所有常委都知道,它的意義,不止於紙麵上的分析數據,更關乎整個瀟湘未來三年製度改革的主線走向。
會議室內,除了省委常委,其餘均不在場。副省長唐誌衡以“列席身份”被特彆安排在會議桌末端,沒有發言權,但有一次“應書記邀請”的簡要陳述機會。
趙建國掃視全場,簡明開場:
“今天隻談一件事,星城市製度試點,是否具有可複製性?是否進入擴圍階段?是否需要省委作出更明確部署。”
“請大家結合工作實際,各自談談意見。”
—
第一個發言的是省委組織部長許宏誌。
他語氣堅定,幾乎沒有半句猶疑:
“組織係統前期已對星城市改革中所形成的‘流程可視化、乾部信用協同機製、公開審計反饋模型’三項製度架構開展了係統評估。”
“結果表明,該三項機製具備可推廣性,但需依托相對成熟的地市班子推進。”
“建議先選定嶽陽、衡陽為擴圍試點,由星城市牽頭指導,省委組織部提供配套乾部培訓與班子支持。”
趙建國點頭:“你的意思是,不全麵鋪開,先行兩點。”
許宏誌答:“是,一點做樣本,兩點做路徑。”
—
緊接著是省委紀委書記王平發言:
“從紀檢係統來看,星城市試點以來,乾部主動披露率提升顯著,紀委審查數據溯源清晰度提升兩個等級。”
“最關鍵的是,‘以製度固風險’機製初見成效,原先靠問責的模式開始轉向靠係統自淨。”
“這是紀委十年來首次看到‘製度大於案件’的場景,值得支持。”
“當然,也要防止製度神化、個人光環化的風險,但我認為,這風險是管理問題,不是方向問題。”
趙建國再次點頭:“說得好,風險不可怕,方向模糊才可怕。”
—
第三位發言的,是省委常務副省長陳鬆年。
他向來態度溫和,這次卻難得地偏向支持:
“星城市的製度方案在財稅係統和政務服務體係中進行了充分融合,我們調取的六項關鍵指標顯示:民眾滿意度上升明顯,政策反饋效率提高顯著。”
“我支持製度擴圍,但要注意防範節奏失衡、資源不對等問題。”
—
趙建國將視線轉向會議桌末端:“唐省長,你雖然不是常委,但星城市部分製度試點涉及你分管領域,請你簡要談談看法。”
這是給唐誌衡“名正言順表達不同意見”的窗口。
唐誌衡起身,姿態謙和,語氣不失沉穩:
“感謝書記安排我列席。”
“我對星城市的改革成效不否認,但我認為目前向全省擴圍仍有幾點值得謹慎。”
“其一,公眾觀感過於集中於‘個人主導’,長遠看不利於製度獨立性。”
“其二,財政機製雖然公開,但地方財力基礎不等,製度複製過程中可能出現政策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