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乾部結構不同,星城市有完整改革乾部體係,但其他地市未必能複製這種班子架構。”
“因此,建議暫緩大麵積推廣,先深化星城市內部模型總結。”
說完,他坐下,表情淡定,似乎自覺言之有理。
—
趙建國沒有立刻表態,而是看向會議一側的李一凡:
“一凡同誌,你直接說,製度能不能推?”
李一凡緩緩起身,將厚厚一份文件推到會議中心:
“書記,各位同誌,這是我帶隊團隊對星城市製度改革成果的階段性評估。”
“我們做了三個方麵的檢驗:製度內部閉環是否穩定、乾部執行係統是否可遷移、公眾接受度是否具備通用基礎。”
“結論清晰:可推廣。”
“我支持許部長的建議,采取‘雙點複製法’——選定兩個條件相對成熟的地市,由省委協調班子配置、資金傾斜、評估反饋,由星城市製度團隊全程指導。”
“這樣做,不是為了擴大影響,而是為了證明——製度離開我個人,依然能運轉。”
“改革從來不是某一個人的舞台,而是一整套係統的答卷。”
—
會議室陷入短暫沉默。
接著,趙建國合上手中文件,語氣平穩:
“製度改革到今天,不是信不信的問題,而是做不做的問題。”
“如果我們今天不推,那就是給那些看不得製度成功的人以口實——說我們自己也不敢信。”
“我提議:成立瀟湘省製度改革擴圍領導小組,由李一凡同誌牽頭,組織部、紀委、財政、發改、政研室各指派副職參加。”
“先在嶽陽、衡陽試點,三個月評估一次,六個月全省通報。”
“誰有不同意見?”
無人再言語。
趙建國點點頭:“那就這樣定了。”
—
會議結束後,李一凡回到星城市委辦公室,召集緊急會議,部署製度擴圍對接。
鐘誌遠第一時間提出:“書記,我們製度架構已固化,但團隊派出協調得快,不然擴圍過程中,可能出現執行脫節。”
李一凡看向他:
“你帶三人去衡陽,成立試點支援組;王誌明協同組織部在嶽陽對接乾部調整。”
“我們不是輸出模板,是輸出能力。”
“讓他們知道——我們製度不是隻在星城能活,是能在全瀟湘生根的。”
—
當晚,《大夏日報》專欄評論發布:
“從一地試點到區域製度聯動,瀟湘模式有望成為中部治理現代化範式。”
而趙建國,深夜召見許宏誌。
隻說了一句:
“接下來,要讓組織,跟上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