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有沒有提到具體人名?”李一凡眼神驟冷。
“沒有,隻有一句話——‘一個賈姓市官指令數據優化’。”
賈宏業臉色頓時變了。
李一凡沒說話,而是看向劉海濤。
“數據報表你是主責,說。”
“書記,嶽陽平台的數據由我帶隊同步的,我們隻用流程自動打點,沒有一條手工改動。時間差是因為審批流程與財政係統存在時間戳誤差。”
“我敢擔責。”劉海濤咬牙說道。
李一凡緩緩點頭,隨後道:
“我不怕被查,也不怕你們犯錯,但我怕的是,有人拿你們犯的錯去打製度的臉。”
“下一步,咱們要先下手。”
他環視三人:“三個任務。”
“一、改革辦牽頭製定《數據模型統一解釋機製》,將在省裡同步上線,明確不同統計口徑、指標含義、評價權重,統一解釋邏輯。”
“二、紀委係統聯合星城市委網信辦,在平台中加入‘過程溯源日誌’,每條數據點擊可查看背後操作記錄和責任人鏈路。”
“三、財政數據組,明天前提交‘平台數據比對公開說明書’,用圖表形式把你們說的‘兩個來源、不同統計邏輯’搞清楚。”
“……不能讓數據戰爭,毀了製度。”
“是!”
三人幾乎同時起立。
—
兩天後。
一份題為《製度平台數據模型解釋機製建議第一版)》的文稿,被提交至省委改革協調組秘書處。
趙建國在深夜翻閱這份文件後,神色平靜地說了一句:
“製度最大的敵人,不是反對者,而是模糊性。”
“這次,李一凡,走在了前頭。”
—
與此同時,唐誌衡正與省審計廳廳長進行一場“閉門座談”。
“這不是抹黑改革,是對改革負責。”他笑著說,“李一凡把改革當神話,我隻是讓大家看看真實。”
但沒人知道,他手裡還有一份來自某地市匿名“製度內部失效”的調研報告……
風暴,在暗湧中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