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他從一張清晰的“製度邏輯四層圖”開始,講解整個製度從“目標設定”——“製度表達”——“流程固化”——“數據反饋”的閉環路徑。
彙報持續45分鐘,陳國梁三次插話,問題刁鑽而尖銳:
“紀委監督如何嵌入技術模型?”
“乾部調度如何保障製度不因人設崗?”
“你們設計這套製度,是基於星城市資源模型,貧困縣能複製嗎?”
李一凡一一回應,不退不虛。
“我們的平台已在衡陽、嶽陽試點同步運行,核心機製為模塊化嵌套,任何地方隻需調整財政、組織參數,即可運行。”
“我們建立了‘製度適配分層標準’,將全省各市劃分為a、b、c三類改革適應區。”
“我們不造神,不靠能人治製。我們相信製度本身能跑。”
話音剛落,會議室內一片寂靜。
林浩然輕輕鼓掌,其他人也隨之點頭。
陳國梁微微一笑:“看來你們準備得很充分。”
他頓了頓,繼續說:
“如果我們要把這套機製推薦為國家級製度模板,能否提供一份‘平台標準化工具包’?由中編辦、科技部、財政部三部會聯合評估。”
李一凡立即點頭:“所有代碼、流程圖、崗位說明書、職責設計稿,明天即可打包提交。”
—
當天傍晚,趙建國召開閉門小範圍碰頭會,隻有他、許宏誌、王平、李一凡四人出席。
他緩緩說出一句話:
“這次中央來,不是看我們交答卷,而是在問——瀟湘,能不能帶一次方向。”
他目光平靜:
“從今天起,製度改革,不再是星城市的試驗田,它已經變成了一個國家治理現代化樣本池。”
王平點頭:“紀委這邊已準備好製度護航模型,全省各地將同步設立‘製度紀檢協調崗’。”
許宏誌也道:“組織部將同步建立製度型崗位乾部人才庫,啟動‘製度乾部’專項推薦製度。”
趙建國看向李一凡:
“你這攤事,已經不僅僅是省委書記支持的項目。”
“它是國家的事。”
李一凡深吸一口氣,緩緩點頭。
—
夜深,星城市委頂樓會議室,李一凡一個人坐在台燈下,一頁頁翻看著彙報筆記,最後在一張空白紙上寫下八個字:
“機製立身,製度為體。”
他知道,這一次,不容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