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組織部保留“破格推薦權”,但推薦必須附加製度解釋與佐證材料,並納入紀檢備案;
4.紀委開通“乾預預警通道”,對重大敏感項目、突發應急機製中的乾部反應質量進行特彆打分。
“官場生態被改寫了。”
這是趙建國在省委常委會議上說的原話。
他一字一句地陳述:
“過去誰敢在體製內直接‘點名’組織部?現在製度平台在乾。”
“乾部怕被誤評、怕被落後,於是開始主動做事、做實事。”
“以前是組織推動乾部乾活,現在是乾部主動推組織進步。”
這不是風氣改變,這是邏輯在變。
瀟湘省在全國第一個公開試點“數字考核+組織備案”機製,引發中組部的注意。
大夏組織部乾部局派出調研組,於十二月二十日悄然進駐星城市,實地抽查“數據考核真實性”。
調研組副組長姚連君一句話說得直白:
“我們不怕你有數據,我們怕你造數據。”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李一凡安排製度平台引入“數據可信度等級”係統:
?綠標:自動采集+平台認證
?藍標:人工填報+交叉驗證
?黃標:單邊填報+限期核查
?紅標:重複異常+進入懲戒審查
改革走到這一步,乾部評價體係已從“會議決定”走向“數據與責任共擔”。
可問題遠沒結束。
組織係統的中層管理者,尤其是副處、副局級乾部,感受到巨大壓力。他們中的不少人習慣於“低調穩進”,如今卻被平台“日均績效反饋”“公共問題響應速度”“項目牽頭推進頻率”等指標直指“無為”。
一時間,不少老資曆“躺平式管理者”主動申請調崗。
更有幾個縣的辦公室主任、鄉鎮一把手寫來公開信,呼籲“乾部容錯機製”同步建立,避免“隻看數字,不看人情”的乾政傾向。
十二月底,瀟湘省平台發布《關於乾部數字績效結果不作為唯一晉升依據的指導性意見》,其中明確:
“乾部考核以數字為支撐、以實績為核心、以德行為導向,全麵強化對乾部一線作為、日常決策、突發應變能力的動態畫像。”
“平台僅為輔助,組織仍為主導。”
李一凡對此表示認可。
“這才是改革真正該有的模樣。”
“不是技術決定官場,而是技術服務政治。”
“製度,隻是一把尺,真正決定晉升的是——你是否真的敢乾、能乾、會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