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8日,星城市委辦公樓。
清晨八點,市組織部會議室已座無虛席。政務係統、紀檢係統、人事編辦、教育、科技、民政等十多個局委辦的組織乾部,正齊聚一堂。
這是一場由市委直接召開的“中層乾部遴選製度改革協調會”。
會議主持,不是組織部長沈凡之,也不是常務副書記,而是李一凡親自出席。
會議剛開場,他就直言不諱:
“過去乾部選拔靠三件事——看人介紹、看資曆排序、看上頭印象。今天起,星城必須動手打破這些。”
話音剛落,現場氣氛頓時緊繃。
“什麼叫真正的組織公平?不是‘讓領導認識你’,而是‘讓製度識彆你’。”
“不是‘誰關係硬誰先上’,而是‘誰實乾誰脫穎而出’。”
—
沈凡之隨後公布了一份星城市乾部選拔製度改革試點方案:
“為進一步推動政令暢達、實乾導向、風清氣正的選人用人環境,經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啟動‘基層乾部綜合實績選拔機製’試點。”
一、全麵取消隱性評審推薦製度。
二、試行“同職同級任期滿兩年,須參與公開述職測評”機製。
三、基層一線乾部參評權重不低於30。
四、打通區縣與市直機關中層乾部橫向流動路徑,破除部門壁壘。
五、所有乾部調整方案實行“雙前置審議”:組織部綜合評價、市紀委同步預審。
—
新機製一出,整個組織係統震動。
不少局辦的中層乾部議論紛紛:
“公開述職?以前隻是在黨組會上念念就完了,這回得上會答辯?”
“破除部門壁壘,那是不是以後財政局也能去科教局任職?”
“紀委審前把關?誰還敢私下走關係?”
—
實際上,李一凡此次改革的最大突破,是在於乾部“上浮機製”的重建。
以往,來自基層一線的乾部,常因學曆偏低、人脈不廣、資源受限,很難被調入市直機關或提拔到重要崗位。
此次製度改革明確提出:
“凡在近三年被評為‘優秀公務員’、‘改革先鋒’、‘抗災模範’等榮譽稱號者,視為‘職務躍升種子’,享有優先跨部門、跨層級推薦通道。”
這在一定程度上,為一線實乾者打開了真正的“晉升口”。
—
李一凡深知,這一機製注定會觸動部分中層利益群體。
果不其然,會議後第二天,市委辦公廳收到了三封“聯名建議”:
?有的建議“改革節奏過快,建議先在部分區縣試點”;
?有的強調“需重視‘隱性穩定性’,改革不能影響組織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