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人直接指出:“述職製下,不善言辭的乾部將被邊緣化。”
李一凡把幾封信看完,冷笑一聲:
“講不出話的乾部,怎麼代表群眾?怎麼落實決策?”
“不是會說話才重要,而是有沒有乾過實事、能不能回答出自己乾了什麼。”
—
幾天後,星城市組織部發布首批參與“公開述職”乾部名單,覆蓋全市12個區縣、38個部門,共計146人。
所有乾部需在7天內提交個人年度工作報告,並接受跨係統交叉評議,由不同部門、不同層級的乾部組成臨時評審團,逐項評分打分。
—
那一天,整個市府係統都在關注這批人的答辯表現。
有交通局基層項目辦的工程師,在述職會上以一口濃重方言、樸實無華地講述三年內修通5條村道,減少山體滑坡風險20,得分全場第一;
有科技局研究員講得口若懸河,卻被一問“項目最後因何擱置”時,答不上來,當場失分;
最出人意料的是,一位派出所副所長,因多次處理基層矛盾化解、信訪案件結案率高、社區滿意度排名前列,被評委團高分推優,市委組織部直接將其納入“重點調研對象”。
—
這套新製度,也引來了省內外關注。
瀟湘省組織部部長許宏誌親自致電李一凡:
“你這是把組織選拔機製,變成乾部‘賽馬場’了。”
李一凡笑了笑:“不怕賽馬,就怕馬不跑。”
趙建國也在省委常委會上點名表揚星城:“選拔機製改革,打破了乾部提拔‘靜態思維’。”
—
不過,阻力仍在暗流中滋生。
某些長期依賴“關係升遷”的部門負責人,開始私下抱團,向省委組織部發起質疑,稱“星城試點缺乏黨性把控”“公開競爭削弱黨組織領導權威”。
麵對這股“保守回流”,李一凡直接召開市委常委會議,提出兩點:
一是改革堅持“黨管乾部”不動搖,市委統一領導;
二是“公平透明”是組織權威的最佳體現,製度絕不能被舊習慣裹挾。
—
會議最後,李一凡留下了一句話:
“我們不是要讓所有人都滿意,而是要讓真正乾事的人不再沉默。”
—
三天後,《大夏日報》再次發聲:
“星城模式或成組織選拔改革新樣板”
“製度改革,不能隻管上層設計,還要觸達最末端的執行神經。選人用人,是一切改革的起點。”
—
隨著文章轉發量節節攀升,多個省份組織部門致電瀟湘省委組織部,索要星城改革資料。許宏誌親自批示:
“成立星城乾部製度改革研究小組,向省委專題彙報可複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