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日,瀟湘省委組織部大樓,九樓會議室。
窗外細雨如織,風吹楓葉簌簌落下,省內秋意濃重。而在會議室內,一場關乎製度命運、權力博弈的較量,正悄然升溫。
“星城市公開述職、基層遴選、雙重審議製度,已初步形成閉環。”許宏誌站在會議講台,語調沉穩,卻句句如鐵,“過去兩個星期,已有三位基層乾部通過試點製度獲得破格提拔。”
“他們沒有背景,沒有靠山,卻以真實數據與工作實績贏得了全市考核委員會的一致認同。”
他略作停頓,目光掃過在座眾人。
“我認為,這是一種組織製度與治理理念的革新。星城試點,具備向全省複製的條件。”
話音落地,會議室一片沉默。隻有翻閱材料的紙張聲偶爾響起。
坐在角落位置的副省長唐誌衡微不可察地皺起眉頭,悄然將眼鏡向上推了推。
坐在他身側的是財政廳廳長周德興,他沒說話,卻將一份資料緩緩推向桌前。
片刻後,唐誌衡開口:
“我理解星城製度初衷,也佩服李書記的改革魄力,但任何機製的推廣都必須有‘風險預警機製’。”
他目光平靜,看向許宏誌。
“這份報告,是財政廳連同省政研室、發展研究中心聯合評估的結果——初步認為,星城製度改革在數據統一、交叉評價、乾部橫向流動方麵存在結構性風險。”
周德興接過話茬:
“尤其是財政係統,改革後帶來的人事結構調整,短期內會造成部分業務崗位空缺,極易影響年底預算審核及資金調度進程。”
他頓了頓,聲音低沉而緩慢:
“我們並不是反對改革,而是建議——適度降速。”
許宏誌皺起眉頭:“那周廳長覺得,什麼叫‘適度’?一年?兩年?還是無限期觀望?”
周德興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攤開報告頁麵,指著其中一段:
“本輪改革中,星城市政務係統28名中層乾部調動未經過上級業務主管單位審核,程序合規性存在瑕疵。部分人事流動造成基層斷檔,服務反饋量在短時間內下降23。”
“如果這種模式複製到瀟湘全省,問題將成倍放大。”
—
會議的氣氛,瞬間沉重。
這不是一場製度評估,而是一場以“程序”為名的政治狙擊。
坐在靠近會議桌首位的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李永中沒有表態,隻是將目光輕輕掃向趙建國身邊空出的那張椅子。
那是李一凡的位置。
他今天沒有出席。
—
與此同時,瀟湘省委大院南側辦公樓內,李一凡正在趙建國辦公室,麵對麵彙報當前星城市製度推廣的整體計劃。
“你知不知道現在省裡幾家單位已經聯手上書要求暫停製度複製?”趙建國看著他,語氣平淡卻帶著考驗。
李一凡點點頭:“知道。”
“你怎麼看?”
李一凡沒有急著回答。他沉思片刻,緩緩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