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我們一直在強化‘乾部能上能下’,強化‘用製度管人’,但這些說法落到執行層級,卻常常成為口號。”
“真正要讓製度成為選人、用人、治理的工具,就必須觸碰舊有格局。”
趙建國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但臉色依舊嚴肅:“你的對手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他們甚至是體製中最懂規則的人。”
“你有把握?”
“沒有百分百的把握。”李一凡回答得乾脆,“但我有一件東西,他們沒有。”
“什麼?”
“時間。”
他語調堅定:“他們看重眼前利益、短期穩定,而我們看的是五年、十年之後瀟湘乃至全國的治理結構。”
“隻要我們掌握主動推進的節奏,把‘製度成果’一步步放上台麵,就沒有人能輕易喊停。”
“因為停下的那一刻,他們要負責。”
—
趙建國沒有說話,伸手拿起桌上的紅頭文件。
片刻後,他起身,走到窗邊,望著金黃的銀杏樹。
“你的製度不是星城的製度,是大夏未來的製度。”
“該動手的時候,彆猶豫。”
—
當晚,省委常委會前夜,瀟湘政治圈暗流湧動。
唐誌衡在省政府招待所會見周德興、陳鬆年,三人閉門交談兩個小時。外界無從得知具體內容,但有小道消息傳出,他們已醞釀在常委會上提出“製度推廣暫緩議案”。
另一邊,組織部內部,一位副處級乾部收到內部信號:“李一凡或將成為全省‘製度複製推進小組’組長”。
更有傳聞稱,中組部近日即將到瀟湘調研,目的就是考察星城市政務改革是否具備全國樣板價值。
—
這是一場博弈,也是一場定向改革與舊體製博弈的縮影。
—
次日清晨,省委常委會議如期召開。
李一凡提前二十分鐘進入會議室,神情沉穩。
當他落座那一刻,唐誌衡抬眼看了他一眼,沒說話,眼神如霜。
趙建國最後一個進門,落座後,環顧眾人,語氣平和卻威嚴:
“今天議題,隻有一個——關於星城市製度改革複製的全省推進計劃。”
“請組織部彙報。”
—
風雨欲來之時,便是破局之機。
李一凡知道,這場仗——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