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市委不散會,我們必須把這事講明白。”
他聲音平靜,卻透出雷霆之勢。
—
“第一,石俊的晉升是製度之下的必然結果。他的數據在省市雙向排名中,連續五個季度穩定位居前5,其所在團隊的項目評估,連續兩個年度被省委組織部評為優秀。”
“第二,他的競崗流程,雖然未公開向社會廣泛征集,但在內部述職評分及多輪評估中,程序完備。”
“第三,這次風波暴露的不是他的問題,而是我們製度‘公開與不公開’之間的灰色帶——我們說了公平競爭,但流程沒有完全透明,自然會引發懷疑。”
他頓了頓,目光如炬:
“如果因此否定製度,那我們還回到老辦法麼?再比誰官大?誰關係硬?”
“我們改革的初心是什麼?不就是希望讓能乾的人有機會?讓製度替我們決定用誰?”
—
會議室內一時間無人言語。
市委書記趙立群猶豫片刻,道:“李書記,我們也理解製度要推,但這事畢竟影響到了民意,壓力太大。”
李一凡站起身來,走到會議室前方:“我來告訴你們民意怎麼形成。”
“如果今天我們就此否定石俊,那就是傳遞一個信號——改革沒用,靠努力不如靠熬。”
“那以後誰還信這套製度?誰還敢報名競崗?”
他目光掃過在座每一位常委,眼神冷靜卻鋒利。
“我是來負責的,不是來迎合的。”
—
會議最終達成結論:暫緩任命,啟動內部複核機製,同時由市委組織部向全市機關係統發布《乾部選拔製度公開流程白皮書》,並設立匿名質詢平台,接受對製度本身的質詢而非針對人身的舉報。
—
李一凡走出會議室,夜風中,他眼神一片寂靜。
趙建國當晚打來電話,語氣平靜:“小凡,改革這種事,就是你不打疼誰,誰就永遠懷疑你。”
“該拍板的,就拍板。後麵的鍋,有我扛。”
李一凡輕聲應了一句:“我知道了,趙書記。”
他望向遠方嶽陽樓方向,眼神如山川般沉穩。
改革不是不出錯的遊戲,它從來就是走鋼絲的藝術。
隻要心中有光,哪怕荊棘密布,也要一步步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