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5日,星城市府三樓會議室,一場代號為“專項考核推進工作彙報會”的閉門會議正在進行。
這並不是一次普通的彙報會——
會議由市委常委會直接下發指令,由市委組織部牽頭、星城市紀委、市人社局、市審計局、市財政局聯合參與,核心任務隻有一個:以製度改革試點要求,開展對市直機關、區縣兩級機關中層以上乾部進行年度綜合考核。
會議主持人是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孟如初,但真正的主導者,毫無疑問,是市委書記李一凡。
坐在主位上的李一凡目光平靜,麵前是一份份以密封檔案袋形式送來的“乾部綜合畫像評估報告”。
不同於過往那種泛泛而談的述職、照本宣科的評分製度,這一輪綜合考核由“任務完成率”“部門協同指數”“群眾反映綜合值”“問題留痕率”四項具體數據構成。
更重要的是——
這次考核將與下一年度的提拔晉升、崗位調整、績效獎勵掛鉤。
一石激起千層浪。
—
就在會議進行的同時,市人社局、發改委、財政局、市場監管局、生態環境局等十餘個市直機關的中層乾部,紛紛收到通知,要求在三日內完成“自我述職報告”提交,並附帶詳儘的近兩年內關鍵項目參與清單及群眾反饋情況。
而此前從未被納入考核體係的“群眾反映”這一項,竟成為權重最高的評分指標。
不少乾部私下議論:
“這搞得跟企業kpi考核一樣,績效上不來,年終獎直接減半?”
“過去隻要不出事、守住崗位、安安穩穩就行,現在倒好,天天盯著乾、月月交材料、年年拚數據,這不是折騰人嗎?”
“改革改革,說到底還是把我們這些中層當試驗品。”
—
但也有人嗅到了風口。
原市審計局監察一科副科長邵小謙,一直在係統內默默無聞,此次被群眾反饋係統直接打分為全市前十。
原因無他——他長期在審計檢查中堅持原則,尤其對某區財政違規挪用項目資金一案上報後,引發整改。
本以為自己得罪人會被邊緣化,沒想到如今卻被市委改革辦點名為“標杆案例”,甚至有傳聞稱,其或將破格提拔為副處級審計協調專員,進入市委係統。
—
而另一邊,市住建局規劃科副科長吳浩宇,則在數據評分中排名墊底。
原因恰恰是——
在近一年來涉及多個棚改項目中,被群眾反複舉報“踢皮球”“辦事推諉”,而平台係統將所有“重複投訴未解決”事項進行集中推演後,直接降低其綜合評分至“e類”。
這一結果引發的,不僅是當事人吳浩宇的強烈不滿,更在住建局內部引發一場“小地震”。
—
11月17日,市委改革辦聯合市委組織部、市紀委監委、市委政研室舉行首場“製度落實座談會”。
會上,李一凡沒有任何客套,直接切入核心:
“我知道大家心裡都憋著話,這一輪考核跟你們以往幾十年都不一樣,但請記住,我們不是搞運動,而是在還權於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