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一七九月的瀟湘,暑意未退。
星城市政府辦公大樓五層會議室,一場由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教育局和市工商聯聯合召開的“企業公益製度設計工作小組會”正在召開。李一凡親自主持,市長陳啟明、常務副市長李誌遠,以及市財政局長周德興、市發改委主任劉向力等全員到場。
這不是一次常規性的政策協調會,更像是一場“公共價值設計實驗”。
“我們要做的,不是臨時應對,而是一次規範化、製度化的探索。”李一凡言簡意賅,“這類輿論熱點,未來會越來越多,不能再讓企業陷入‘捐也錯,不捐也錯’的困局。”
陳啟明點頭附和:“既然社會已經對‘企業回饋’形成期待,我們就應引導這種能量走向製度軌道。”
李誌遠則從產業角度提醒:“星城本身有大量新興科技企業、文化創意企業、平台經濟體,如果能建立一套成熟的企業公益披露與激勵體係,不僅是對外口碑,也能促進營商環境。”
會議桌上,幾份新印製的藍皮文件被擺了出來——這是趙斌連夜協調多個部門草擬的“星城市企業公益行為規範意見稿”,其中三項內容最為引人注目:
1.企業社會回饋透明機製:凡年公益捐贈達一定規模的企業,需在市發改委平台登記披露捐贈流向、項目對象、執行單位等信息,由第三方公信機構進行年度審計。
2.星城市企業公益白名單:對達到標準的企業,進入“城市合作優先名單”,在信用評級、專項補貼、政策支持等方麵享受一定優待。
3.市屬公益基金共建機製:政府與企業共同出資設立“星城市教育發展專項基金”,支持寒門學子、基礎教育設施改善,並允許企業指定使用方向。
李一凡翻閱幾頁,點頭道:“這個版本可以作為初步框架。但要記住,我們不是替企業畫紅線,而是給它們畫安全區。”
他頓了頓,看向財政局周德興:“獎學金怎麼做才不變味?”
周德興答道:“我們建議采取‘雙軌機製’——企業可指定校級合作對象,但最終入選學生仍由教育部門統一監管評選,確保公平公正。”
“好。”李一凡肯定。
會議結束後,趙斌悄聲向李一凡彙報:“哥,曉薇那邊正在安排凡星傳媒出一套‘理性捐贈’係列內容,用多角度講清公益製度的必要性。”
李一凡點頭:“要快,也要穩。彆讓這件事滑向撕裂。”
?
幾天後,《星城市關於推動企業公益行為製度化試點實施方案》正式發布,成為大夏首個由市級政府係統性推動企業捐贈機製化的地方方案。
此舉迅速引起廣泛關注。
人民日報旗下“大夏日報”在頭版發表評論《彆讓捐贈成為企業負擔》,稱星城試點“走在全國前列,構建企業社會責任與製度反饋的良性閉環。”
李曉薇旗下的凡星傳媒更是集中發力,在微博、知乎、抖音等多平台推出“捐贈背後的製度力量”係列短視頻和專題采訪,引發百萬轉發。網友紛紛留言:
“第一次覺得政府和企業站在一起不是為了割韭菜,而是真的想把事做好。”
“星城這步棋,下得妙。”
“終於不是靠道德綁架了,企業也需要製度保障。”
?
與此同時,李一凡也沒有放過最核心的議題:京東。
作為凡星投資布局最成功的項目之一,京東此時正處於股價上漲期,李明傑持有的20股份,市值已經突破50億美元。
9月10日,李一凡悄然抵達四九城,在一家極為隱秘的商務會所中,與京東董事會一位關鍵人物會麵。
對方略顯謹慎:“李總,京東在公益上一直有投入,比如希望小學、村淘計劃,但要推動一份‘公益白皮書’作為董事會責任事項,難度不小。”
李一凡隻是平靜道:“不是為了漂亮,而是為了長遠。”
他頓了頓,又補了一句:“如果京東能帶頭公布一套成熟的年度公益透明報表,並引入第三方評估機製,會極大提升企業形象與社會信任。”
對方沉吟片刻,笑著點頭:“我回去和東哥商量一下。但我個人覺得,這事值得做。”
當晚,李一凡與李明傑會麵。
“這筆賬怎麼算你比我清楚。京東不是靠補貼打江山,是靠信任立的身。”他語氣輕緩,“我希望你能帶著凡星投資推動一件事:打造大夏最有製度規範的社會責任企業群體。”
李明傑點頭:“明白。”
?
正當一切漸入正軌之際,李一凡卻收到了一條短信——
是來自四九城國家發改委的一位老朋友:
“你們星城這套機製,國務院政策研究室很感興趣,打算讓我們牽頭調研。你,準備一下吧。”
李一凡放下手機,走到窗前,望著星城高樓鱗次櫛比的夜色。
他明白,京東捐贈事件,隻是一個開始。
而他,要借此撬動更大的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