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誌遠繼續:“恐怕不是願意配合,而是不願被屏蔽。你們做金融的都知道,風險不是壓製出來的,是篩選出來的。現在,是我們星城篩選你們。”
“你們要參與這套機製,很好。但彆想著‘遊說’——你們麵對的不是政策,而是輿論的眼睛。”
——他態度堅定,沒有絲毫回旋空間。
與此同時,凡星傳媒則啟動了“清朗校園貸”係列主題宣傳戰役:
?聯合微博、知乎推出“告彆債中年”專題;
?在短視頻平台聯合高校自媒體發起大學不是貸款培訓班話題挑戰;
?推出三部校園紀錄片《借來的大學生活》《隱形的債網》《誰在教我借錢》,由芒果文創負責製作。
輿論和製度,開始交織成高壓態勢。
?
不過,也不是所有地方都拍手叫好。
在一次瀟湘省內部教育工作會議上,副省長唐誌衡私下向省委書記趙建國表達疑慮:
“書記,我擔心這種強勢模式在省內推廣時,會不會引起一些高校的抵觸?特彆是私立高校,他們的生源很多依賴消費貸。”
趙建國笑著搖頭:“李一凡乾事,從來不看一時阻力。他不是要征求大家同意,他是逼著問題浮出水麵。”
“況且,校園不是交易市場,生源不是產品——這話你我都明白。”
唐誌衡默然。
?
隨著全國媒體報道跟進,越來越多高校開始關注“星城模式”。
教育部政策研究室主任甚至在公開采訪中表示:
“星城市關於校園貸的製度性嘗試,是一次值得鼓勵的探索。我們將進一步收集試點數據,考慮未來在全國範圍內設立製度參考。”
消息一出,“星城再次成為製度樣板”的話題迅速登上各大新聞頭條。
而在星城本地,李一凡並未流露一絲得意。
夜晚,他照例回到市委辦公樓頂層,望向這座城市燈火璀璨的天際線。他輕聲自語:
“我們不能隻贏下製度的戰役,我們還要贏得價值的戰役。”
次日清晨,市公安局黃成義悄然走進李一凡辦公室,手中遞來一份剛剛獲取的機密文件:
“書記,您要的那批關於校園貸線下暴力催收團夥的名單,拿到了。情況可能比我們想的還要嚴重。”
李一凡眸光一沉:“啟動專項打擊程序。我們要讓這些幕後黑手,一個也逃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