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此同時,他調出市大數據中心最新報告,紅色熱詞“傳承焦慮”、“創始人退出”、“權力交接”、“民企信心危機”連成一條清晰熱鏈。
他拿起筆,在草稿紙上寫下幾個字:
“企業家的沉默期,往往也是國家與市場關係重構的過渡期。”
這不是簡單的權力更替,這是一次全社會集體思維結構的重構。
—
那天傍晚,他站在湘江邊,拿出手機,打開微博,在草稿箱裡寫下一段文字:
“一個人告彆舞台的方式,有時不是收場,而是托舉他人繼續前行。
真正的企業家精神,從不屬於某一個人,而是屬於那個選擇繼續相信、繼續承擔的時代。
馬爸爸不是隱退,而是點燃另一個火種。”
他沒有署名,選擇用凡星傳媒旗下“時代星火”賬號發布。
不到兩小時,這條微博轉發破五萬,評論區刷屏:
“你說的才是真話。”
“企業家精神不能斷層。”
“退場不是逃避,是成全。”
—
淩晨一點,李一凡回到辦公室,坐在沙發上。
他不喝酒,但今晚他破例開了一瓶雪花清釀。
不是為了慶祝,而是致敬——致敬那個站在風口浪尖、也曾扛住萬鈞壓力的“第一代企業家”。
但他更知道:
新時代的企業精神,不能隻靠一個人來代言。
“我們要為新一代企業家,構建可繼承、能接力、有製度支撐的價值體係。”
這是他此刻最清醒的判斷。
—
夜色深沉,星城市遠處燈火如星。
他拿出一個小本子,寫下下一步戰略部署:
1.推動凡星製定“接班人製度建設試驗方案”
2.聯合市工商聯啟動“未來掌門人培養計劃”
3.組織召開企業家精神新周期研討會
4.借助“馬爸爸退位”事件,重構公眾理解企業家的話語體係
收筆時,他在頁麵下角加了一行字:
“一個人可以隱退,一種精神不能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