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淩晨三點,星城市委值班辦公室依舊燈火通明。李一凡脫下西裝外套,挽起襯衫袖口,在掛滿屏幕與白板的會議室中央緩步踱著。他剛結束與“5g融合應用專項工作小組”的深夜碰頭會,留下了滿地的方案紙張與腦圖草案。
“我不想看到一個寫滿名詞的ppt,也不接受沒有試驗場景的模型。”他在會議最後一刻留下這句話後,轉身離開,留下全體技術、行政與項目組成員在原地沉默。
這並不是高壓,而是一種令人肅然起敬的目標感。
——
次日上午,李一凡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擴大會議。會議以一份密級文件作為開場:《關於設立星城市“城市級5g製度創新試驗區”的請示草案》。
他在文件中清晰列出試驗區三大製度變革方向:
其一,政務係統高頻數據同步製度試點。
其二,公共服務即時響應機製試點。
其三,產業生態流動審批機製試點。
在這份看似技術化的製度草案背後,李一凡真正推動的,是把“權力流轉”的核心從“紙質審批”遷移到“數據流程”。
“我們不是在討論一項技術應用,而是在重構一個城市治理的神經係統。”他一邊說,一邊將指尖按在桌麵,“你們每一個人,將是這條神經中的信號傳導者。”
市委常委中,最先響應的是常務副市長李誌遠。作為李一凡早年的老領導,他已從謹慎觀望,轉向堅定支持。
“書記,政務係統我們會配合,哪怕要砍掉幾十個冗餘崗位,也要把數據流暢通。”
隨後是分管公安的副書記秦中南,他提出,“我們公安係統願意先行試水,治安布控、實時追蹤、輿情研判,都可以通過5g係統再造。”
至此,常委會達成罕見共識。
——
兩天後,李一凡親自趕赴星城市郊外的產業生態新區。這個原本隻是凡星集團旗下一個科技園項目,如今被重新命名為“星雲穀5g示範區”,將承擔整個星城市“製度重塑”的前哨任務。
園區的中控大廳,三塊巨大的互動觸控屏幕已經接入市政務雲平台,遠程展示城市核心路口的交通流量、實時空氣質量、重點區域人流分布等信息。
凡星科技ceo李明傑向李一凡彙報:“我們在調度層級上增加了‘應變響應層’,一旦出現突發事件,比如公共安全事件或自然災害,可實時協調交警、消防、醫院三個係統。”
李一凡點頭:“彆光炫技,真正要做的,是讓一個環衛工人、一個急診醫生、一個基層交警,都能感知到5g帶來的工作改變。”
說罷,他留下指示:“下周開始,把每一個政務係統都帶來現場操作一次,彆開會了,直接上手。”
——
與此同時,星城市的宣傳係統也開始運轉。凡星傳媒製作了一支“城市·未來已來”短視頻,在微博、抖音、小紅書同步上線。
視頻內容中,出現了清晨6點交警通過可視調度指揮城區紅綠燈;120急救車通過智能路網規劃優先通行路線;市政工人通過智能眼鏡接收維修指令等真實場景。片尾隻留下一行字:“未來不等人。”
不到48小時,視頻播放量突破千萬。
輿論熱度也迅速吸引了外界關注。澎湃新聞、南都周刊、第一財經紛紛派出記者前往星城市采訪。新華社地方部甚至考慮將星城市5g試驗區列為“年度城市改革觀察樣本”。
——
就在這股熱潮持續發酵之際,省委辦公廳的一紙調研通知也送達星城市:
“省委書記吳卓民擬於11月中旬赴星城市就‘新型城市治理模式與5g融合發展’開展專題調研。”
李一凡看著紅頭文件,笑了笑。他知道,這既是檢閱,也是博弈。
——
回到市委辦公室,李一凡再次翻開那本已經畫滿符號與箭頭的黑皮筆記本。他寫下幾個關鍵詞:“結構重構、底層改寫、場景內生。”
這些詞,不是空泛的概念,而是他對5g時代城市變革的真實思考。
對他而言,技術是鑰匙,權力是路徑,製度是目標。
而眼下,正是這場革命的破局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