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星城,天空才剛泛出魚肚白,整座城市已經沉浸在緊張而興奮的氣氛之中。
市中心新落成的科技會展中心外,三大運營商的高層、瀟湘省經信廳的領導、數十位國內通信領域的權威專家學者,以及全國媒體的記者們早早就位。今天,是一個曆史性的日子——大夏正式邁入5g商用時代,而星城,作為首個5g落地城市,將以“第一城”的身份,在全國亮相。
李一凡站在觀禮台最高處,目光深遠,沉靜如水。耳邊是工作人員和市領導的低聲溝通,他卻仿佛聽不到。他的思緒,已回到五年前。
那時他剛重生,還是召陽縣的副縣長,遠離權力核心。但他清楚地記得,上一世的大夏,直到2020年之後,才真正意識到5g的戰略意義,而當年各地爭搶試點的混亂局麵,讓不少城市錯失先機。重生後的他,立誓改變這一切。
他提前召集弟弟李明傑,向凡星投資明確指令:必須全力介入5g產業鏈,越早越好。於是,凡星悄然進入通信芯片、邊緣計算、毫米波設備、網絡安全等多個核心領域的早期投資。幾年下來,許多當初還不被人看好的技術團隊,如今已經是各自領域的“獨角獸”。
同時,他在星城市任職後,以數字政府改革為突破口,率先推動城市感知係統建設,打造“神經中樞”,為5g落地掃清技術與政策障礙。到2018年,星城已悄然完成城區70的基站部署,遠遠領先全國其他城市。
如今,終於到了收割成果的時刻。
“書記,時間差不多了。”秘書陳曉峰走過來,低聲提醒。
李一凡收回思緒,點點頭,整理了一下衣襟,大步走上啟動儀式的舞台。
隨著他按下啟動按鈕,一道象征“科技之光”的藍色光線從舞台中心射出,在夜空中彙聚成一幅“星城5g·第一城”的立體光雕。隨後,全市多個關鍵應用場景同步接入直播:星城市第五醫院遠程手術協同中心、智慧交通管控平台、數字政務自助終端、星河社區智慧安防係統……一幕幕真實場景,震撼全國。
短短五分鐘,星城的“5g能力展示”視頻就在凡星傳媒旗下平台上線,並迅速登上熱搜。“大夏第一城星城上線5g”瞬間刷屏,無數網友在彈幕中刷起“牛逼”、“書記英明”、“終於不是沿海領先了”。
儀式結束後,李一凡沒有接受采訪,而是直接進入調度指揮中心。那裡,星城市5g總調度圖正實時顯示全市網絡運行狀態。
“書記,目前基站運行穩定,核心區域平均延遲控製在10毫秒以內,遠程醫療和交通信號係統反饋正常。”技術負責人彙報道。
李一凡掃了一眼數據,目光犀利:“告訴凡星傳媒,明天開始對重點應用場景進行沉浸式跟拍,要讓老百姓看見不是冷冰冰的技術,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變化。”
“明白。”
“另外,區縣書記工作群,我要看到他們在今天之內提交5g+本轄區的具體融合方案,重點方向我已經在上周定過:交通、醫療、教育、社區、應急。”
他頓了頓,聲音一沉,“誰拖了後腿,我會親自找他談。”
所有人都知道,李一凡從不說空話。
很快,星城市各區區委書記的群裡開始熱鬨起來。南城區提交了“智慧養老試點建設方案”;高新區上報“ai工業調度平台框架”;市北教育局提議啟動“遠程雙師課堂”;市公安局主動申請構建“夜間治安可視化指揮鏈路”。
李一凡坐在辦公室,看著一條條更新的方案提交消息,麵無表情。但隻有他知道,這些動作,不僅僅意味著技術部署,更是“治理模式”的全麵革新。而這,正是他此生要做的——推動一場徹底的製度重構,以技術為鑰,撬動權力的結構變遷。
晚上八點,星城市電視台播放了一期特彆策劃節目——《星城之光》。節目中回顧了星城在過去三年中的5g建設曆程,也首次公開李一凡推動“數字政府”改革的過程。一位記者采訪了參與政策草擬的團隊成員:“李書記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治理的未來,不在紙麵製度,而在可執行的係統。”
這句話,也成了整期節目的收官語。
當天晚上,省委書記在省府大院看完節目,親自打來電話。
“一凡,這一次,乾得漂亮。”
“謝書記。”李一凡隻是簡短回應。
“準備一下,我要帶你一起去中樞彙報經驗。”對方的聲音中,藏不住欣賞與期待,“星城的經驗,可以推廣。”
李一凡望著窗外星辰璀璨的夜空,手指敲了敲窗沿,嘴角微微揚起。
這一世,他站在了更高的起點,而5g,隻是他重構格局的第一道敲門磚。
他心中默念一句:
“從星城出發,讓大夏看到真正的未來。”